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蜂窩性組織炎 小傷口會要命

2015/11/14 06:00

文/朱書漢

「醫師,我的皮膚抓一抓以後就開始痛,而且變得又紅又腫,摸起來還好燙,怎麼會這樣?」常有門診病人這樣問。

皮膚是人體的最大器官,兼具多種不同功能。皮膚可以保護身體、感覺外界、調節體溫、儲存及合成物質,還能減少水分流失。既然皮膚如此「能者多勞」,與其相關的疾病自然也多不勝數,需多加注意,像上述病人抱怨的情況,就是「蜂窩性組織炎」這種常見的皮膚毛病。

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疾病。皮膚的構造大致可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3層,當真皮、皮下組織受到鏈球菌或葡萄球菌侵襲引起感染,此時受感染的組織構造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就像是蜂巢一樣,所以稱為「蜂窩性組織炎」。

通常在皮膚有傷口的地方,細菌很容易趁機跑進身體裡,造成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即便是一些肉眼難以分辨的傷口,也可能引發這種後果。

蜂窩性組織炎有4個常見臨床症狀:紅、腫、熱、痛,這是肇因於身體組織受細菌感染後引起的一連串反應,也是一般患者最容易發現不舒服。甚至有些病人會出現發燒、發冷、肌肉痠痛等現象,但嚴重程度會因人而異。

◎那些人容易罹患蜂窩性組織炎?

首先是皮膚有傷口的人,無論是被東西割傷或被動物咬傷、抓傷,甚至騎車摔倒磨破皮,都可能得到蜂窩性組織炎。另外,糖尿病患、香港腳患者及年紀較大的人,也會有較高的風險成為蜂窩性組織炎受害者。

蜂窩性組織炎的嚴重程度可大可小,若在情況輕微時立刻就醫,使用抗生素治療,通常便可痊癒;但若延誤治療,小病變大病,不僅可能要住院、打針,嚴重者甚至須截肢,所以千萬別以為皮膚毛病是小問題。

要預防蜂窩性組織炎,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感染,盡量減少細菌進入體內的機會。

◎以下提供一些小訣竅:

●避免受傷,減少皮膚傷口。

●適度使用手套、長袖衣物來保護皮膚,尤其是在容易被蚊蟲叮咬或接觸泥土的場合,應格外小心。

●保持身體清潔,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糖尿病患應控制好血糖。

●香港腳患者應積極治療。

●生活作息正常,避免過勞及壓力過大,造成免疫力下降。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