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ALK標靶藥物 納健保給付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
60歲的李小姐3年前確診為肺腺癌第4期,在自費使用ALK基因標靶藥物治療近3年後,李小姐現在生活如常,一點都看不出是晚期肺癌患者。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肺癌在國內癌症發生率中排行第3,死亡率卻是首位。台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也指出,肺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3分之2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
蔡俊明是李小姐的主治醫師,他表示,李小姐發現異常時,癌細胞已轉移至肋膜,造成肋膜積水,以此情況而言,以國內過去資料來看,5年存活率僅有個位數。但他說,隨著越來越多的標靶藥物出現,北榮收治的多數肺癌患者現在都能活到第4年。
蔡俊明說,加上ALK基因標靶藥物後,目前國內肺腺癌已有4種標靶藥物,涵蓋60-65%的患者,其中3-5%的肺腺癌患者適用ALK基因標靶藥物治療,他推估國內每年約新增200個ALK基因檢測陽性、適用ALK基因標靶藥物的患者。而根據國外研究發現,完全沒有抽菸或只有輕度抽菸史、且年紀較輕的患者,有較高機率是ALK基因變異。
蔡俊明指出,患者使用ALK基因標靶藥物治療,可以比化療增加一倍以上的存活期,副作用也比化療低,能在有效治療的同時,也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但他也說,因為ALK基因標靶藥物自費一個月需27萬元,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蔡俊明在臨床上就常看到病人雖適用這項藥物,卻礙於經濟問題忍痛放棄。今年9月起,ALK基因標靶藥物治療開始納入健保給付,每個月的藥費負擔降為18萬,盼稍解患者經濟壓力。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