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藥完成臨床實驗 兒童漸凍人別放棄

2015/05/17 06:00

▲劉于濟(右)與妻子李誼芳(左),今年9月將迎接第一個孩子出生。(記者吳欣恬攝)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

▲陳凱普(左)下個月將在父親陳啟安(右)的陪伴下,前往美國參加脊髓肌肉萎縮症國際大會。(記者吳欣恬攝)

坐著電動輪椅的劉于濟,是「脊髓肌肉萎縮症第二型」(簡稱SMA,或稱兒童漸凍人) 的患者,今年9月他將和妻子李誼芳迎接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就讀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系研究所碩二的陳凱普則是「脊髓肌肉萎縮症第三型」的患者,下個月他將在父親的陪同下,前往美國參加「脊髓肌肉萎縮症國際大會」。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鐘育志表示,「脊髓肌肉萎縮症」和「漸凍症」都是「運動神經元退化」的疾病。不同的是「脊髓肌肉萎縮症」9成9在5歲以前發病,「漸凍症」則主要發生於40至70歲的中老年人。兩者同樣都會隨著病情惡化逐漸喪失行動能力,但患者神智清楚,智商也不受影響,因此他以「兒童漸凍人」稱之。

他指出,脊髓肌肉萎縮症的發生率約萬分之一,依不同的發病時間可分為4型,「型別數字越大」代表「年紀越長」才發病,肌肉退化的速度也較慢。

但他指出,出生6個月內發病的第一型患者,國內兩歲死亡率高達93%,比歐美國家30%高出許多。因為醫護人員和病患家屬對脊髓肌肉萎縮症所知有限,有的家屬放棄治療,有的則因缺乏妥善照護,稍一不慎就過世。

鐘育志表示,目前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成員僅200多人,比依發生率估算的2000人少了許多。有的是還沒被正確診斷、有的因患病而與世隔絕,出不了門,也有的已在接受長照。

過去脊髓肌肉萎縮症和漸凍人同樣被認為是絕症,但鐘育志說,去年底國外已有能減緩病情惡化的藥物完成臨床實驗,正在等美國FDA審核,一旦通過即可上市。他鼓勵病友一定要做好日常照護,抱著希望等待治療藥物。

擔任命相師、從事網拍生意,同時熱中於社會運動的劉于濟認為自己和一般正常人沒有什麼不同,但他坦言自己花了8年的時間才說服雙方父母完成婚事。

陳凱普則自就讀清大生醫工程與環境工程系時,參與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就以自己罹患的疾病為主題,進入研究所後,同樣是以脊髓肌肉萎縮症作為論文主題。對於下個月將前往美國,他希望此行能和更多專家學者交流,增加對脊髓肌肉萎縮症的了解,也想見見其他國外的病友。

鐘育志說,病友協會提供醫療、社會、就學及就業等資源,希望有更多病友和家屬能站出來向病友協會尋求諮詢,以獲得更完善的照護,共同等待新藥問世。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