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和礦物質吃太少 「隱性飢餓」不自知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
許多外食族身體處在「隱性飢餓」卻不自知。根據國內一項調查發現,雖有7成受訪國人自認營養攝取均衡,但其實9成9的受訪者飲食都未達衛福部建議6大類飲食指南標準,是「隱性飢餓」的高危險族群。
9成9未達飲食指南標準
新出爐的「飲食認知/行為調查」發現,在657名25歲至64歲成人中,依照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食物種類攝取達到標準的比例排名依序為豆蛋魚肉類(59%)、全穀根莖類(38%)、油脂類(32%)、蔬菜類(21%)、乳品類(14%)、水果類(12%)。
調查結果還發現,近5成的受訪者蔬菜類攝取量不到建議量的一半,水果類攝取不到建議量一半的更高達6成;只有不到2成的人每週攝取7類蔬菜,不到3成的人每天吃水果,在在顯示國人的蔬果攝取量嚴重不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表示,現代人飲食攝取失衡,油脂和醣類等空熱量食物攝取過多,蔬果卻相對不足。
她指出,蔬果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葉酸、鉀、纖維等營養素,如果長期連攝取量最低標都達不到,長期可能缺乏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將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取不足定義為「隱性飢餓」。金惠民提醒,長期忽略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攝取,將導致代謝異常、身體常感疲倦、生病不易康復或免疫調節失衡等問題。
金惠民認為,每日飲食涵蓋六大類食物是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呼籲民眾應攝取足量的蔬菜水果類,至少一半的主食來自全穀,適量的種子堅果也很重要,必要時可補充綜合維他命,以維持健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