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兒持續高燒 可能是泌尿道感染

2014/08/11 06:00

文/孫德金

章小妹4個月大,4天前打預防針,3天後發高燒,家長懷疑是打預防針引起,帶她來門診。經仔細檢查沒什麼異狀,在與父母的言談之間,發現小孩發燒前會打冷顫,排尿顏色較深,尿尿時也有不舒服的表情,再加上預防針引起的燒很少超過兩天,所以高度懷疑是泌尿道感染。

後來驗尿也證實「亞硝酸鹽(Nitrite)陽性」、「白血球酯酶(Leukocyte esterase)陽性++++」、顯微鏡檢查顯示「細菌陽性++」、「白血球超過100/HPF」、「紅血球25-50/HPF」。

泌尿道感染在小孩很常見,除了一個月的嬰兒外,大多是上行性感染,也就是細菌從尿道口往上侵犯。可能原因包括先天性結構異常(如膀胱輸尿管迴流)、便秘、衛生習慣不良(如不常換尿片或女孩清潔屁屁從後往前擦)等。

症狀通常只有發燒,而在大人常見的頻尿、疼痛、血尿等,在小孩因不擅表達而有賴照顧者的細心觀察。診斷上要收集尿液做檢查,尿液檢查若發現亞硝酸鹽陽性、白血球酯酶陽性或細菌陽性,都是很重要的線索,當然尿液培養還是最標準的步驟。

最常見的病原是大腸桿菌,既然是細菌感染,就必須使用抗生素。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兩個月到兩歲的尿道感染病人,可以經由口服或靜脈給藥。但若是有菌血症、敗血症跡象、免疫不全狀況、經口餵食困難或口服效果不佳時,都需要住院治療。」

小於一個月大的小寶貝就一定要住院,因為此時不單純是尿道感染,而可能是全身細菌感染的一個表現而已。

一般而言,年紀越小,尿道感染越容易發展成菌血症,細菌很快由泌尿系統跑到全身。文獻上也提到,小兒尿道感染高燒若超過39度以上,很有可能是腎盂腎炎;未滿24個月小孩的尿道感染,都應當成急性腎盂腎炎來處理,所以年紀越小,處理上要更小心。

治療尿道感染之後還要找出原因,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1999年建議:凡兩個月到兩歲小病人第一次得到尿道感染,都要接受超音波及排尿中膀胱輸尿管攝影術(VCUG),找出是否有膀胱輸尿管逆流,以便後續的處理。當然是否要這麼積極,各方學者仍有爭議。但這麼努力為的也是防止復發,預防腎結痂,以避免日後高血壓、蛋白尿、腎衰竭甚至洗腎。

基於這些考量,同時站在小孩的立場著想,我還是請家長帶章小妹去醫院住院治療,並做完整的檢查。

(作者為桃園孫德金小兒科診所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