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心衰竭 飲食不節制 拿命開玩笑

2006/06/12 06:00

文/葉宏一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遵守醫囑治療是病患必須注意的三大要項,如果貪吃美食,會讓病情失控,使病情加重。

七十多歲的李老先生大約每兩個月就會住進醫院,患有心臟衰竭的他從不忌口,飲食無節制,特別喜歡重口味的小吃,不管醫護人員與家屬如何苦口婆心勸說,他仍然我行我素。

其實,心衰竭患者的飲食要注意水分、鹽類進出均衡,也就是說,吃進體內的水分、鹽份要等於排出體外的,如果排出體外比進入體內少,體內水分就會逐漸堆積,加重患者的心臟負擔,一旦超過心臟的負擔極限,往往會因為急促氣喘而緊急送醫住院,李先生就是這樣的例子。

一般來說,心衰竭患者輕度時期就要特別注重飲食均衡、適度運動與遵守醫囑治療,若是控制不佳,就很容易惡化,一旦進入嚴重期,病患只能臥床,需要他人幫助進食與協助大小便,對生活品質影響極大。

像李老先生這樣的心衰竭患者,若是有以下症狀應提高警覺,並且就醫檢查,因為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警訊:

●小便減少。

●腳或腳踝水腫、腹部腫脹。

●平躺時,會感到呼吸不順,需墊高頭部才能入睡。

●體重增加快速,每日超過零點五公斤。

●稍微活動,便有氣喘、心悸等現象。

●反覆咳嗽和呼吸道感染,且久治不癒。

除了控制飲食,節制水份與鹽份的攝取,定期回診檢查外,正確服用藥物更能有效控制及降低死亡率的發生,目前被醫界做為第一線用於心衰竭治療的藥物為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其次是乙型阻斷劑,此外還有血管張力素接收器阻斷劑及醛固酮拮抗劑。

針對不同程度與病因的心衰竭患者,有其適應症與禁忌症,至於是否一定要按照順序來服用這些藥物,則須考慮許多狀況,並不是絕對的。

後來李老先生總算把醫護人員與家人的話聽進去了,不再多吃多喝,並配合藥物的控制,將病情控制住,不再需要三天兩頭住院。

(本文作者為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