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學研究》榮陽團隊發現大腸直腸癌抗藥性因子

2014/03/14 06:00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大腸直腸癌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3位,平均每年新增約1萬3000名患者,標靶藥物是目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但仍有40%-50%的病患因出現抗藥性而束手無策。

榮陽團隊研究發現導致大腸直腸癌細胞對標靶藥物出現抗藥性的因子,並找出2種實驗藥物抑制劑,希望未來能發展成臨床藥物,讓大腸直腸癌病患的治療能有所突破。

研究團隊是由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學研究所教授王學偉和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楊慕華組成,並與北榮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姜正愷合作,研究結果已於3月1日刊登在《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上。

楊慕華教授表示,目前標靶藥物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有顯著的療效,且針對抗表皮生長因子(EGFR)標靶藥物,已可用KRAS基因突變的檢測,事先預測藥物療效,再決定是否採用抗EGFR標靶治療,但晚期大腸直腸癌病患在治療期間會出現抗藥性問題,不但機制不明,也沒有標記可預測,形成治療瓶頸。

楊慕華指出,榮陽團隊過去曾發現大腸癌惡化的元凶,乃是病患體內有一群惡性度極高的癌症幹細胞,最近團隊成員更進一步發現,在大腸直腸癌幹細胞中,轉錄因子Snail可以透過誘發微型RNA146a,促使幹細胞增殖,並產生抗EGFR標靶藥物的抗藥性,也就是找到了導致癌細胞出現抗藥性的因子。

楊慕華表示,目前研究團隊亦找到了2種可以抑制微型RNA146a的抑制劑,但目前仍為實驗藥物,希望未來能進一步研究發展成臨床藥物,讓大腸直腸癌病患在治療上,能有更進一步的突破與選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