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抹片15年來都正常… 竟罹子宮頸腺癌末期

2014/02/19 06:00

▲陳婦與曾志仁醫師呼籲婦女,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和接種疫苗防範子宮頸腺癌。(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47歲的陳姓婦人婚後連做15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都正常,去年卻發現罹患子宮頸腺癌末期,內子宮頸的腫瘤長得像一顆貢丸大,癌細胞轉移到四周淋巴,開刀摘除子宮、卵巢、淋巴腺等器官,又做放療、化療,才救回一命。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台灣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曾志仁指出,子宮頸腺癌發生在子宮頸深處且黏液多,篩檢困難,加上國人飲食西化、肥胖,近12年來發生率成長3倍。

陳婦去年經常下腹部悶痛,房事後出血、分泌褐色黏稠物,但子宮頸抹片檢查正常,四處求醫抽血、超音波檢查也無異狀,她也懷疑只是貧血,後來檢出卵巢癌指數高出5倍才擔心罹癌。

曾志仁說,陳婦去年7月到醫院做斷層掃描檢查時發現,內子宮頸的腫瘤已經4公分大,癌細胞也擴散到肚臍後方的主動脈淋巴腺,開刀摘除子宮、子宮頸、卵巢、輸卵管和淋巴腺,接著做放療、化療,救回一命。

陳小姐昨天說:「我是年年做子宮頸抹片篩檢的模範寶寶,卻成了漏網之魚,罹患子宮頸腺癌又是末期!」聽到噩耗像是被雷打到,歷經2個月痛苦治療,簡直生不如死,幸好在家人陪伴下抗癌成功,現在所有檢查已經找不到癌細胞,提醒婦女一定要加以防範。

曾志仁說,政府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12年來子宮頸癌發生率下降30%,但其中子宮頸腺癌卻從5%提高到15%,抹片篩檢出機率只有30%-40%,只有子宮頸癌的一半,大多等到出血才發現罹癌且是中後期。

曾志仁強調,子宮頸腺癌長得快,轉移得遠,好發於25到45歲的年輕族群,曾有21歲患者罹癌。末期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從30%到80%不等。

防範之道為抹片篩檢加上施打子宮頸疫苗,雙重保護,保護力有90%,也能預防口腔、肺腺、肛門和鼻咽癌,保護年限超過20年,建議12歲以上就要接種,目前歐、美、加、日、星、馬等國家都提供公費接種,台灣只有部分縣市有公費補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