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7分篩檢法 自我檢測肺結核

2013/10/19 06:00

文/洪文岳

在胸腔內科門診,常有就診患者憂心地問:「我的家人(同事)最近被發現得了肺結核,我不知是否受到感染?」即使在醫藥發達的現代,大眾對結核病依然聞之色變。

◎究竟肺結核是如何傳染的?一般民眾又應如何自我檢測及預防呢?

肺結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疾病,從早期新石器時代人類骸骨中,即發現有結核菌的遺跡。今日,全球每年約有870萬人患有結核病,罹病人口約1200萬人,台灣每年約有1萬例以上的新增個案,結核病可謂人類傳染病史上最為頑固的敵人。

結核菌主要透過飛沫及空氣傳染。開放性的結核病患在咳嗽、講話、唱歌或打噴嚏時,產生帶有結核菌的飛沫,此時若不慎吸入,便可能感染。

由於飛沫乾燥後,結核菌仍然能夠持續漂浮於空氣中,因此即使感染源已遠離一段距離或時間,仍有可能受到感染。與開放性患者相處時間長短、空間大小及環境通風是否良好等,是決定傳染機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統計,每位開放性肺結核病患在被診斷之前,大約可造成20人的感染。

所幸,一旦感染肺結核,除少數免疫力不全的患者或4歲以下的孩童,會直接在短時間內發病外,一般成人約有90%的機率不會發病,結核菌被其體內的免疫系統壓抑,形成「潛伏性感染」。

此「潛伏性感染」不會有症狀,也不會將疾病傳染他人,但終生有10%的機率會發病,一般情形一年內發病率最高,或在免疫力低下時,如血糖控制不良、年老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時發病。

結核病常見的症狀為久咳不癒、咳血、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降低等。

一般民眾可用7分篩檢法自我檢測:咳嗽有痰(2分)、咳嗽兩週以上(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若總分達5分以上,應立即就醫檢查。

預防肺結核,應減少暴露於擁擠且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並儘量於該處所配戴口罩。

若家中有結核病患,應保持室內的良好通風;由於結核病懼怕光線,居家應保持良好的照明。患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痰液應用衛生紙包好後,棄於馬桶沖掉或燒毀。

一般開放性肺結核病患,在服藥兩週後即無傳染力,只要按時服藥,絕大部分的人可於半年左右痊癒。對於不幸罹病的家人或朋友,應以同理心及平常心看待之,適時給予鼓勵及心理支持,協助其完成辛苦的療程。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