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提高過動兒注意力 飲食少糖

2013/08/28 06:00

最好少喝高糖飲料。(記者謝鳳秋攝)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開學在即,醫師提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常混合出現過動、發呆症狀,多運動有助於改善症狀,且應避免吃(喝)高糖分或非天然食品添加物,減少煩躁、無法專心機會。

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蕭亦伶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台灣的發生率為8%,男孩罹患比例略高於女孩,主要是病患的腦部多巴胺分泌不穩定,且有遺傳性。曾有媽媽帶小孩就診,結果發現先生也有症狀。

蕭亦伶提醒,如果3、4歲的幼兒常換玩具,活動量很大、整天忙個不停,為徵兆之一。較明顯的觀察時機為上小學後,常看錯題目、寫錯答案,跳題或寫功課拖拖拉拉,有時精力充沛,寫作業卻坐上幾小時發呆,老師一直得用非常多力氣提醒班規,成績起伏大,或情緒衝動,常與同學爭執或打架,就要多注意。

要特別提醒的是,較易被忽略的是愛發呆的小女生,動作慢、寫作業拖拖拉拉,但老師和家長會認為孩子只是動作比較慢。

早點發現、治療,便可以改善。曾有一名學生就醫時合併憂慮與焦慮,常自覺做得不好,動不動就哭泣,遇考試時非常焦慮,經過1年的治療後,成績回到5名內,重拾信心。

治療方式包括使用藥物調整多巴胺分泌平衡;教孩子用手指指著、念出聲、逐行閱讀,防止看字跳行、題目看錯。情緒出現時,訓練自己暫停3秒冷靜一下等行為治療。

學校即將開學,蕭亦伶提醒,如果孩子才換新班級,注意力易分散很自然,不妨觀察半個月,如果1個月以上仍未改善,可請兒童心智科醫師評估。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