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 新製劑緩解發炎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國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破壞力最廣、最強,盛行率約為1%,好發於青壯年時期。過去因治療藥物選擇較少且未能早期診斷,造成重度患者嚴重併發症,甚至四肢癱瘓,現在健保新通過檢測項目「抗環瓜胺酸抗體」提高確診度,和新的生物製劑,可緩解發炎。
新通過檢測項目 提高確診度
45歲的手搖杯茶店女店員5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手腳關節腫痛變形,痛起來像是被鐵錘一一重擊,口服藥治療效果不好,無法工作只能離職,今年3月接受健保給付新的生物製劑治療,病情大幅改善,現在自己開店當老闆。
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得源說,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自體免疫系統異常引發慢性關節炎,過去生物製劑是直接抑制發炎物質,新的生物製劑可從發炎源頭,調控T細胞活化,讓免疫系統不再攻擊自己的關節組織,減少發炎。
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台中榮總醫研部副主任陳怡行指出,台灣超過12萬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20到50歲。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見手指、手掌和腕關節出現對稱性關節腫痛合併有晨間僵硬症狀。陳怡行提醒,有症狀時不要忍痛,愈快就醫愈好,發病1、2年內治療效果最好。
如果類風濕性關節炎沒控制好,不但關節變形、骨質疏鬆,提早10年發生動脈硬化,增加中風和心血管疾病風險,10年存活率只有90%。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