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腸病毒 要在家隔離休息1週
文/詹弘毅
1歲多的小皮(化名)因爸媽上班,因此白天就把他送到托嬰中心照顧,日前托嬰中心出現一個腸病毒寶寶,雖然他馬上就因為發燒被帶回家照顧,但小皮隔幾天就出現發燒症狀,並且有口水直流的現象,媽媽趕緊帶他到附近診所看病,擔心小皮也被傳染腸病毒。
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小皮的手、腳、肛門附近已經開始出現小疹子,嘴巴與咽喉也出現水泡、潰瘍,原來小皮是因為咽喉疼痛而一直流口水。醫師告訴媽媽,小皮確定是腸病毒感染且必須在家休息,才不至於再傳染其他孩子。
媽媽焦急地詢問:「該如何照顧腸病毒寶寶?什麼情況就必須趕快到醫院?」
腸病毒原本好發在夏天及秋天,但是現在台灣整年都看得到此病毒。腸病毒的型別超過70種,其中大約有10至15種會造成主要疾病。其臨床表現多變,從沒有什麼感染症狀、發燒、出現腦膜腦炎,甚至心肌炎都有可能。
最常見的表現症狀就是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最常為克沙奇病毒A16及腸病毒71型等病毒造成,通常是輕微的不舒服,有可能出現輕微的發燒,通常會看到水泡散佈在舌頭、臉頰內側黏膜、後咽喉、牙齦、嘴唇、手、手指、腳、屁股周圍及鼠蹊部,通常1週就會痊癒。
腸病毒71型的感染,通常比克沙奇病毒A16更為嚴重。疱疹性咽峽炎的表現則為突然的發燒、喉嚨痛、吞嚥困難且可發現在後咽峽的水泡,大多為克沙奇病毒A造成。
簡單來說,一般在家隔離照顧約1週的時間會恢復。只是小朋友會因為咽喉疼痛與發燒,出現食慾不佳的情形,盡量讓他吃一些好吞嚥、冰涼的食物,像是果凍、布丁、冰淇淋等。
3歲以下幼童 較易出現重症
3歲以下的孩子較易出現重症表現,因此請特別注意以下情形: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抽動)、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現象,一定要儘快到醫院求診及治療。
如果精神、食慾都還好,也沒有其他異常的表現,則可以放心在家休養直到痊癒。
如何預防腸病毒的傳染?最好的方式還是常洗手,搓洗20秒包括手心、手背、手指、指間,且儘量避免讓孩子用手去揉眼、鼻、口。
在家中,可用稀釋的漂白水擦拭地板、物品,用熱水燙過餐具及浸泡衣物,將玩具定期曝曬陽光,接受紫外線消毒。
腸病毒本身並不可怕,但需要留意的是少數重症或嚴重脫水的情況發生。(作者為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