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媽媽手 針灸推拿可治療

2013/04/29 06:00

▲圖5。

圖.文/廖先胤

▲圖1。

寶寶的誕生雖讓人興奮開心,但很多家長為了照顧小孩勞心勞力,除了睡眠不足外,更要小心抱嬰兒過久或姿勢不當,產生「媽媽手」等痠痛問題。

▲圖4。

手腕橈骨側(大拇指側)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俗稱「媽媽手」,這是1895年瑞士外科醫師Fritz de Quervain(音譯為弗里茨.狄.奎文)發現。臨床症狀可見:手腕處(大拇指側)疼痛、無力。當手腕做扭轉動作,或大拇指反覆屈伸時,疼痛感明顯;手腕有緊繃感、腫脹,有時會向上延伸到前臂,或向下延伸到拇指。

▲圖3。

「媽媽手」的病因並不受限於抱小孩,只要重複使用大拇指及手腕的工作者都有可能罹患此病,例如:做點鈔動作的會計員、拿鍋鏟或用單手掃地的家庭主婦、常拿球拍的運動者(包括:桌球、羽毛球,因手部有很多「挑球」的動作)。

▲圖6。

◎發生原因

▲圖2。

手腕橈骨側(大拇指側)區間,有兩條肌腱通過,分別為外展拇長肌腱和伸拇短肌腱(圖1),兩肌腱上有「伸肌支持帶(環狀軟組織)」包覆,若肌腱在伸肌支持帶內過度摩擦,就會造成肌腱及伸肌支持帶發炎,這是因為大拇指伸展、手腕側彎等動作太多所致。

◎檢查方式

「Finkelstein’s test」(音譯為芬克史坦氏試驗)把大拇指壓住握拳,將手腕往尺側(小指側)彎曲,若有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在手腕橈側(大拇指側)會非常痛」(圖2)。

一般而言,媽媽手是軟組織的疾病,患者不用照X光。

◎治療方法:

急性期時,中醫可用針灸(圖3)方法治療,選擇合谷穴、陽谿穴、手三里穴、曲池穴治療,還可配合局部理筋手法,揉捏腕部橈骨側疼痛處及其周圍(需視發炎急慢性期決定手法輕重及施力方向)、來回彈撥肌腱。

發病初期、急性期,因肌腱正在發炎,應避免過度使用大拇指及手腕,休息、固定、冰敷是需要的。

過了急性期後,可以熱敷,並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配合適量運動,例如:肌肉伸展運動(圖4),以4指包住大拇指,手腕朝下慢慢施力,直至感到緊繃的程度,維持10至20秒後放鬆休息,重複10至20次,一天3回。

肌力訓練(圖5)維持肌力及增進肌耐力。用橡皮筋套在手指上,用力將大拇指與其他4指向外張開,直到有緊繃的感覺,維持10至20秒後放鬆休息,重複10至20次,一天3回。

此外,急性期後,可以用水瓶或彈性帶輔助肌力訓練(圖6),以增加肌肉的耐力及柔軟度,減少沾黏及復發的可能。(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針灸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