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經期腹痛又肛痛 才知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2012/10/05 06:00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台中市33歲邱小姐結婚多年,一直不孕,月經來時不但下腹疼痛,連肛門也抽痛,她自嘲像長痔瘡般無法安穩坐著,坐椅子時屁股也只能坐一半,所幸接受中醫婦科治療後改善。

邱小姐曾到醫學中心婦產科檢查,婦科醫師說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肛門痛部份要她去看大腸直腸外科,但大腸科醫師又表示這並非肛門、腸子問題造成,又叫她回去看婦產科,必須先治癒異位問題後,才能解決肛門痛,讓她很困擾。

為了早日懷孕,她到中醫婦科門診治療,經痛、肛門痛都改善,並在第3個月自然懷孕,沒想到坐完月子,月經來潮後又開始經痛、肛門痛,趕快回診接受治療。

林襄穎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部份的子宮內膜長到不該出現的位置,包括子宮肌肉層、卵巢、子宮直腸窩或骨盆腔更深層、更隱匿位置,會導致嚴重經痛、肛門痛,當病灶發生在子宮後壁間接壓迫直腸,或致使腸子沾黏,疼痛時間會拉長,嚴重患者連月經將結束時也感到肛門痛。痛起來長達10天,苦不堪言。

林襄穎說,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在大方向上,主張「活血法則」,肛門痛則使用「行氣法則」,再根據個別病患體質,加入適當藥材,像邱女有濕熱體質,加入清利濕熱的龍膽瀉肝湯;還有血瘀血滯體質,再加入化瘀藥物,如失笑散。

婦女若發現月經期間或月經即將結束時感到肛門痛,月經後又會消失,林襄穎說,這便可能是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應先看婦產科詳述疼痛發生時間,若有需要亦可加入中醫療法。反之,若肛門痛發生時間不一定,則與婦科關聯性降低,應先看大腸直腸外科。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