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便秘腹瀉交替 小心腸躁症上身

2012/09/22 06:00

▲X光照片中箭頭所指處即是糞便聚積處。

圖.文/陳忠宏

◎案例一:18歲的小偉(化名)曾有腹脹、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的情形,最近剛升上高三,這樣的情況更為嚴重,家長趕緊帶他就醫。

◎案例二:36歲的陳小姐有便秘困擾,須長期使用軟便劑,不然就會腹脹不適,直到排便後才得以緩解。兩人經過多項檢查,都找不出真正病因,最後診斷是「腸躁症」。

與小偉、陳小姐有同樣困擾的人不少,患者在X光檢查下,不管一天上大號好幾次,或是便秘的患者,影像大都呈現滿肚子大便的情形。

壓力應是誘發主因

腸躁症也稱為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功能性的胃腸障礙,主要症狀為腹痛(疼痛在解完大便後會緩解)、腹脹、腹瀉、便秘,或是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排便有黏液狀物、排便困難、解不乾淨的感覺、解了又想解、排便急迫、肛門口有異物感等。如果做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到原因,就可能是得了腸躁症。

為了安全起見,懷疑自己有腸躁症的人,最好先到醫院找腸胃科醫師做檢查。而且只要「持續6個月」、「反覆腹痛不適每月至少3天」、「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改變、解便後症狀緩解」就可積極治療。

由於目前並不清楚腸躁症的發生原因,因此以藥物緩解症狀為主。但「壓力」被認為是誘發主因,學生常因課業、升學壓力大,社會人士因換了新環境、升遷、家庭因素等種種壓力,腸躁症愈發明顯。所以,確認沒有身體病變、用藥沒改善時,可以請身心科醫師診治或嘗試其他非藥物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腸躁症和大腸癌或其他腸病變的症狀往往不易區別。如果年齡超過50歲、有大腸癌家族史、出現血便、貧血、體重減輕、腹部腫塊、最近排便習慣改變等警訊,即可能不只是腸躁症,而須進一步接受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大腸X光攝影、大腸鏡檢查,以診斷是否為大腸癌或其他腸病變。

腸躁症的預後相當良好,病人除了身體不舒服之外,並不會影響健康,建議腸躁症患者,可改變飲食、正常作息、服用藥物等多管齊下來改善,如規律運動、放鬆、冥想、瑜伽、充足睡眠、參加支持性團體,都是不錯的改善方法。(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