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胎便吸入 葉克膜治療32天救回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男嬰出生時,羊水及口中抽取物有胎便,因胎便吸入而傷害肺功能,醫院給予氧氣、高頻呼吸器及一氧化氮吸入治療,血氧濃度仍僅50%,且心跳變慢,命在旦夕,緊急進行葉克膜(ECMO)治療,經醫療團隊細心照料,32天後終於移除葉克膜,把小貝比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
胎便吸入症候群 易傷肺功能
男嬰的媽媽是妊娠40週自然產,但小孩出生時,婦產科發現羊水及男嬰口中抽取物中都有胎便,給氧後血氧仍不穩定,轉高雄長庚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給予高頻呼吸器及吸入性一氧化氮後,血氧濃度仍低,又轉兒童內科加護病房。
高雄長庚兒童內科主治醫師林盈瑞表示,男嬰轉到兒內加護病房時,其血氧濃度仍僅50%,X光檢查肺部兩側發炎,合併出現呼吸急促、心跳變慢等症狀,診斷為「胎便吸入症候群」,亦即胎兒因過期妊娠、窘迫等問題,在子宮內解出大便於羊水中,且把胎便吸入肺部,引起肺部發炎及破壞。
合併低溫療法 減少腦部傷害
為搶救男嬰生命,兒童內科與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許俊傑組成葉克膜醫療團隊,為小貝比裝置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以葉克膜取代心、肺功能,也合併低溫療法,減少腦部傷害。
林盈瑞指出,新生兒心臟、血管均很細小,心外醫師要把管線置於心室內,難度很高﹔另管線微小,很容易移位,兒內醫護人員要全天候監控,他也常睡在加護病房,一旦管線移位,馬上處理,否則會危害到病人生命。
男嬰在醫療團隊用心照顧下,32天後移除葉克膜,並於第47天出院,由於及時使用葉克膜及低溫療法,小貝比的腦部沒有缺氧、出血,聽力及相關神經學發展檢查均正常。
林盈瑞說,男嬰吸入胎便時肺部已受到傷害,導致嬰兒易感染、易喘,但只要用心照料2、3年後,應可恢復正常。
<小醫典>胎便吸入症候群
懷孕超過預產期太久、急產及子宮感染都是「胎便吸入症候群」的危險因子,藉產前超音波,都有機會發現子宮內胎便;但胎兒把胎便吸入,可能發生於產前、產程或產後嬰兒首次啼哭,因此很難預防。
嬰兒出生後,應立即交給有經驗的新生兒科醫師處置,才能讓這樣的疾病預後大大改善。
(記者方志賢整理,資料林盈瑞提供)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