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患者大便糊狀 原因停看聽
文/洪永祥
許多洗腎患者主訴大便長時間呈現糊狀黏稠而無法成形,常見原因如下:
●纖維素攝取不足:
洗腎患者往往要限水、限鉀離子,青菜水果類正是高纖、高水分、高鉀離子的食物,往往攝取不足,因而造成大便無法成形。又要攝取足夠纖維又要限水限鉀,卻想要兩者兼顧,可以將青菜汆燙過後食用,把鉀離子煮出來留在湯汁裡,不要食用湯汁;或是避開高鉀離子的水果:如香蕉、奇異果、柑橘類、葡萄柚等;若真的不方便攝取青菜水果,目前也有纖維素處方藥,可請醫師評估後開立。
●尿毒素造成消化功能變差:
尿毒症患者往往因為尿毒的累積,或是高血糖,導致腸胃道自主神經病變,造成腸蠕動、消化、吸收異常;另外,腸道酸鹼質的改變造成正常腸道益菌的死亡,也是造成大便無法成形的原因。務必加強洗腎時的清除率,以降低尿毒濃度,並且適當補充腸道益菌或是腸道酵素。
●腸胃道出血:
尿毒症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就有障礙,加上洗腎時,往往要使用抗凝劑,以避免人工腎臟凝固,比一般民眾更容易有腸胃道出血的機率,一旦出血,大便容易呈黏稠糊狀;上腸胃道出血大便帶黑或綠色;下腸胃道出血糞便易呈紅色。
常見腸胃道出血情形如:潰瘍、痔瘡、腫瘤等,務必求助腸胃科醫師,進一步鑑別診斷。
●濫用輕瀉劑:
洗腎患者因為水分脫乾,每天服用鈣片等因素,導致經常出現便秘,許多醫師會長期開立輕瀉劑,長期服用輕瀉劑會導致大便無法成形、變糊狀,只要停掉輕瀉劑,通常大便會很快恢復成形。
●濫用抗生素:
尿毒症患者常因為呼吸道、泌尿道或是洗腎管傷口感染,因而必須使用抗生素。經常使用抗生素的結果會把腸胃道的正常有益菌叢殺光,導致長期大便變糊狀,一方面評估停用抗生素時機;一方面適當補充腸道益菌與酵素。
●大腸病變:
大腸癌、大腸息肉、大腸憩室等腸道的病變皆會導致大便長時間變糊狀,務必求助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進一步安排大腸鏡等檢查。(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腎臟科門診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