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檢驗技術 揪出藥物過敏原

2012/04/08 06:00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一名38歲乳癌乳房重建女性患者,第一次開刀時產生過敏現象、全身起紅疹,但因為無法確定是何種藥物引起,即使外科醫師願意幫她開刀,但歷經兩家醫學中心,卻因為麻醉醫師不敢幫她麻醉,手術一再拖延,直到長庚醫院嘗試使用新開發的抽血檢查方式,確認讓她過敏的包括多種止痛藥與肌肉神經阻斷劑等,最後由外科醫師與麻醉醫師利用其他可用藥物,放手一搏,為她完成第二與第三次手術。

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說,不少病患用藥複雜,甚至一次使用超過10種以上藥物,如何從懷疑的藥物中做出最後可能的判斷,在過去並不易做到。

長庚過敏中心是利用原本用於食物過敏檢查的方式,先幫病患抽血後,利用血中肥胖細胞或嗜鹼性白血球與藥物反應的方法、測驗特異性的活化分子或抗體,找出是哪一種藥物誘發的過敏反應。累計迄今已經有近百名患者受惠於相關技術。

鐘文宏表示,雖然分析顯示這項檢驗的檢出率約7成,也就是說,部分患者雖然沒找到過敏原,但不表示用藥就不會過敏;只要經檢驗能找出過敏藥物,則其預測性高達9成。

鐘文宏表示,自從提供這項技術服務後,幾乎每週都會有麻醉科、外科轉來可能藥物過敏的患者,希望能在術前進行篩檢。也因此,醫院於今年成立藥物過敏中心。所進行的檢驗不僅是針對急性的過敏性休克,包括延遲型的過敏反應,像是紅疹型藥疹、甚至可能致命的史帝文強生症,也都可以利用體外淋巴球活化試驗檢驗,了解是何種藥物所引起的過敏反應。

另有一名59歲的口腔癌患者去年底第一次開刀時,突然血壓下降、心跳停止,手術因此緊急暫停,最後用上了「葉克膜」才救回一命。後來經抽血檢驗發現對頭孢子菌類抗生素(cephalosporin)與lidocaine有過敏反應後,避開此兩種藥物,即安全完成第二次的麻醉與手術。

鐘文宏提醒,發生嚴重過敏後,不只是避免吃同一顆藥,其他同種或是同類的藥物也要避免再次接觸,建議民眾須將過敏資料攜帶在身,隨時提醒其他醫師知道自己的藥物過敏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