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腿睡姿像做瑜伽 當心罹腿不寧症候群
記者潘杏惠/新北報導
年紀50出頭的呂姓婦人每晚睡覺時雙腿總不由自主地想要折一折、動一動,就像作瑜伽一樣,得不停變換姿勢才覺得舒服,卻因此忙得一點睡意都沒有,多年來飽受失眠之苦,她一直以為是更年期的關係,經診斷竟是「腿不寧症候群」在作祟,靠藥物治療終於睡得香甜。
收治這名病患的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神經內科主任方識欽指出,「腿不寧症候群」發生時,民眾會感覺小腿抽筋,肌肉局部抽搐或大幅度抽動,或者老是覺得腳部緊繃、痠痛、熱熱的,這些症狀不僅白天坐著不動時容易發生,到了晚上睡覺、清晨起床時尤其明顯,綜合來說算是一種「休息痛」,當身體靜止不動時才發生不舒服,動一動反而可舒緩。
中樞感覺神經系統多巴胺不足
醫師指出,有上述困擾的人很多,常被說是缺鈣、缺鉀所造成,事實上,「腿不寧症候群」是一種本體感覺輸入或處理不足的毛病,導致夜間或休息時的各種不舒服,與中樞感覺神經系統多巴胺不足有關,其中一部分患者肇因於缺乏葉酸或鐵。
呂姓婦人說,4、5年前起開始睡不好,每晚一躺到床上,雙腳就一定要動來動去,否則便坐立難安,她一下子踢一踢腳,一下子翹成二郎腿,甚至把腳折成各種姿勢,跟作瑜伽沒兩樣,幾乎每天睜著雙眼等天亮,且睡醒後,還會發現身體呈現翹腳的奇怪姿勢。
方識欽表示,「腿不寧症候群」無法根治,必須一直回診用藥,改善多巴胺不足的現象,並補充鐵及葉酸等營養素。他也提醒,許多民眾因為對「腿不寧症候群」不熟悉,往往四處求醫,得不到適當治療,最後只能依靠安眠藥度日。
「腿不寧症候群」好發原因包括家族性遺傳,或身體周邊結構不佳導致,包括糖尿病、腎臟病、慢性病,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容易罹患。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