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用顯影劑放支架 造福洗腎患者

2011/06/23 06:00

▲導線定位取代血管造影。(記者潘杏惠攝)

記者潘杏惠/新北報導

▲以動畫示範放置主動脈支架的畫面。(記者潘杏惠攝)

台北慈濟醫院昨天發表一項醫療技術,取代過去需使用顯影劑,改以導線定位,在腎臟病合併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放置主動脈支架,避免造成腎臟負擔,導致腎功能惡化甚至洗腎,造福廣大腎臟功能不全或對顯影劑過敏的患者。

台北慈濟醫院改以導線定位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蔡貴棟指出,收治的71歲鄭姓老翁有中風病史,因長期高血壓及糖尿病導致腎臟功能不全,瀕臨洗腎邊緣,肚子裡也發現有一顆直徑將近10公分的主動脈瘤,若不及時處理,恐會血管壁破裂,造成腹腔大出血。

醫師表示,若替鄭姓老翁進行現有的主動脈支架手術,勢必要使用到顯影劑做造影,但因顯影劑必須經由腎臟排除,對於腎臟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加重腎臟負擔;至於顯影劑過敏的患者,則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呼吸急促等症狀。另一個選擇是傳統開腹手術切除動脈瘤,雖然不需使用到顯影劑,但相關併發症產生的風險卻也令人憂心。

醫療團隊決定突破傳統治療方式,手術前多次以X光透視,找出確切的血管位置,再以導線定位腎動脈、主動脈分叉點,並參考腸骨動脈管壁鈣化斑,在完全未使用顯影劑的情況下安全放置主動脈支架,同時輔以超音波探測動脈血流,並將導管直接在動脈瘤腔室內測量壓力,以確定將動脈瘤成功阻隔於動脈血流之外,避免血流衝擊造成動脈瘤繼續變大。

不過醫師提醒,未使用顯影劑放置主動脈支架的風險,包括支架錯放蓋到其他血管,影響腎臟,因此一般主動脈支架手術透過含碘顯影劑做清晰的動脈造影,仍是最可靠的治療方式。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