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治療胃下垂 可加強腹肌鍛鍊

2011/05/14 06:00

文/蘇聰明

胃下垂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發生原因可能與腹部脂肪減少、腹肌張力減弱、胃部韌帶鬆弛等因素有關,常見於瘦長體型、站立工作和婦女多生育者。

由於胃下垂可使胃蠕動減弱,胃內食物滯留,胃分泌消化功能降低,因此常出現餐後腹脹、站立加重、平臥減輕、噁心、噯氣、胃痛、食慾不佳、排便異常、低血壓、眩暈、乏力、心悸甚至昏厥等症狀。

中醫認為,胃下垂多因飲食失節、勞倦過度或脾胃功能低下等多種因素,導致氣血不足、脾胃虛弱、不能托舉胃體所致。治療應以補氣健脾、消食導滯、平肝和胃的藥物為主,以提高胃周圍組織、韌帶及神經的興奮性,增加胃張力,進而使下垂的胃體得以上提。

◎一般可分為三種情況用藥:

●脾虛氣陷:腹部脹悶、食後有重墜感、隱痛、噯氣、精神不振、消瘦、不思飲食、面色萎黃、講話有氣無力,治療上,宜補中益氣,常用方劑有「益氣舉陷湯」等。

●肝胃不和:腹部脹悶疼痛、痛引兩肋、口苦、嘔吐、噯氣泛酸、胃口差、煩躁易怒、精神抑鬱、治療上宜平肝和胃,常用方劑有「柴胡疏肝散」加減。

●脾腎兩虛:腹部有脹墜感、餐後尤甚、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無力、大便稀軟、精神不振、或伴有面肢浮腫、脫肛、子宮脫垂、治療上,宜健脾益腎,常用方劑有「參耆地黃湯」加減。

胃下垂引起疼痛或不適,可用中藥改善症狀。另外,也要減少造成胃部負擔,包括暴飲暴食或飢飽失常;選擇富有營養、易消化飲食。

飯後適當臥床休息,加強腹部肌肉鍛鍊,每天做仰臥起坐3次,每次30至50下,並切忌一次飲用大量茶水等,以便加強療效,縮短療程。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