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強化呼吸肌復健訓練 插管患者脫離呼吸器

2010/01/10 06:00

圖.文/林永芳

陳先生是一名43歲男性病患,原本是職業駕駛,吸菸史約30年,曾經有8年時間,喝藥酒時,會混加米酒,他是屬於清醒可配合的病患。

他從前年11月插管使用呼吸器,12月轉入醫學中心加護病房之後,接著住進呼吸照護中心;去年3月轉入本院呼吸照護病房。

他在住院期間,曾發生過嚴重的血色素不足、血小板低下症、末梢呈現發紺及瘀血的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症狀;急性腎衰竭和氣胸,需緊急洗腎及插入胸管引流;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以及呼吸衰竭。

轉入本院前,從未進行脫離訓練,我們評估發現,他的呼吸肌肉無力,血色素及血容積比不足,同時他的雙腳會麻、刺痛等。所以我們針對他的需要量身訂做,為他進行肺部復健,例如:透過上肢肌力運動,改善呼吸肌耐力,並讓他下床、坐輪椅,以減少橫膈壓迫,同時,坐姿較能穩定頸部及肩部的肌肉,有效運用位於頸間的輔助呼吸肌。

此外,利用水袋置於病患的腹部,並且注意避免病患使用橫膈之外的肌群,做出不正確的呼吸型態。最後他成功脫離呼吸器。

生命的維持需要兩個基本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和血液循環,而呼吸器依賴患者(使用大於21天),若依賴越久,越不容易成功脫離,最佳的黃金時期是在加護病房插管時進行訓練,成功機率較大,若越拖越久,使得呼吸器取代橫膈肌,讓肺部得以擴充,長期下來,形成呼吸肌肉無力。

一旦患有周邊動脈血管阻塞合併低血色素性貧血,將會使得攜氧不足,造成組織缺氧、下肢缺血壞死、疼痛,而無法下床行走。所以除了平時使用氧氣避免病情惡化,加強足部衛教,以預防腳趾壞死感染,透過神經學檢查病變及促進血液循環藥物來改善動脈功能不全。

呼吸器的設定則逐步加強患者的自主呼吸訓練,以及延長訓練時間,並讓患者呼吸肌肉得以休息。如此一來,才能成功脫離呼吸器,回歸正常生活。

(作者為台中太平賢德醫院呼吸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