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兒童防「抗生素不良反應」 食藥署籲「4不1要」

2025/07/24 05:30

▲家長應觀察孩子服用抗生素後是否出現副作用,抗生素也應依指示服用完畢,勿隨意丟棄,以免破壞環境菌相、助長抗藥性;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家長應觀察孩子服用抗生素後是否出現副作用,抗生素也應依指示服用完畢,勿隨意丟棄,以免破壞環境菌相、助長抗藥性;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孩子感冒發燒,許多家長為防惡化主動要求開抗生素,但濫用恐引發副作用與抗藥性。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近5年全台通報2354件抗生素不良反應,其中12歲以下兒童就占154件,約每15件就有1件是兒童。

每15件通報 就有1件是兒童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指出,整體不良反應通報中最多的是安莫西林(Amoxicillin),占總通報近5成;在12歲以下兒童通報中,安莫西林也是最高、達55%,常見副作用為皮膚紅疹(占69.9%)、腸胃不適(13.1%)及呼吸道反應(3.4%)。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提醒,家長應落實「4不1要」原則,一起守護兒童用藥安全。(記者邱芷柔攝)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提醒,家長應落實「4不1要」原則,一起守護兒童用藥安全。(記者邱芷柔攝)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提醒,「兒童不是縮小版的大人」,用藥代謝與成人不同,擅自減量恐引發抽搐、腸阻塞等風險。抗生素常見副作用還包括腹瀉、噁心、嘔吐,家長應留意異狀並及時就醫。

吳昌騰強調,感冒、支氣管炎多為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僅在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性喉嚨炎、蜂窩性組織炎等情況下,由醫師判斷使用。臨床曾見家長將成人剩下的500mg抗生素給2歲孫子吃,導致紅疹、噁心住院。

濫用恐生抗藥性 引發副作用

吳昌騰提醒,吃一半停藥、忘了再補吃、拿大人藥給小孩吃,這些習慣都可能讓細菌產生抗藥性,且有副作用風險,用藥劑量、頻率與療程都應精準,避免任意更動。

食藥署也呼籲家長落實「4不1要」原則:不主動要求、不自行購買、不吃他人藥、不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兒童常見抗生素包括安莫西林、頭孢氨苄、阿奇黴素等,家長應觀察是否出現副作用,抗生素也應依指示服用完畢,勿隨意丟棄,以免破壞環境菌相、助長抗藥性。

為因應全球抗藥性威脅,政府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由疾管署、食藥署、農業部聯手執行,王德原說,今年將針對Colistin、Daptomycin、Linezolid與Tigecycline等4種後線抗生素進行21件品質監測,食品方面也預計抽驗500件生鮮與即食食品(如生魚片)中是否帶有抗藥性菌株,目前監測作業仍在進行中。

▲吳昌騰醫師指出,兒童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藥品的代謝與反應與成人不同,使用前必須經過醫師審慎評估。(記者邱芷柔攝)

▲吳昌騰醫師指出,兒童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藥品的代謝與反應與成人不同,使用前必須經過醫師審慎評估。(記者邱芷柔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