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助聽器忘記耳塞 60歲男耳道發炎
文/楊士維
耳道異物在臨床上並不罕見,過去普遍認為其主要發生於兒童族群。主要是因為年幼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在探索過程中,常會不經意地將異物放入耳朵或鼻孔內。玩具零件、鈕扣電池、豆子、廻紋針等物品,都是耳鼻喉科醫師在兒童患者身上經常取出的異物。然而成年人同樣可能遭遇此困擾。
耳道異物未必只發生在兒童身上
近期便遇到一名年約60歲的男病患,在某次搭機前往海外旅遊的8日行程中,從出發首日便感覺左耳悶脹、隱隱作痛。但由於就醫不方便,加上他本人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情,心想回台灣後,若耳朵還是不舒服再去就醫。然而,隨著旅程結束返國後,耳朵的不適感不減反增,他趕緊前來就醫。
經耳鏡檢查後,發現他的左耳道內有一塊黑色異物,外觀略呈圓形(圖1)。小心取出後發現,竟是使用助聽器時,放置於耳道內的軟質耳塞。此類軟耳塞通常為矽膠材質,彈性佳且質地柔軟,目的在於提升配戴舒適度,並避免聲音外洩。
一旦取下助聽器時,未能連帶將耳塞一併拔出,極易遺留在耳道內而不自知。耳道檢查顯示,該處已出現紅腫及膿性分泌物(圖2),顯示局部已發炎感染,難怪病人在整段旅程中,耳痛未曾緩解。在確認異物取出,並清潔耳道後,給予抗生素及耳滴劑治療。經2週後耳道幾近完全復原,症狀亦隨之消失(圖3)。
配戴耳機等物 留意小零件完整
此案例提醒我們,耳道異物雖常見於兒童,成人亦不能掉以輕心。尤其像配戴助聽器、耳機或耳塞等習慣性置物於耳內的族群,需定期檢查使用狀況,避免因不慎遺留小零件於耳道中而引發感染。
一旦有耳部悶痛、聽力變差或異味分泌等症狀,切勿自行嘗試挖取或置之不理,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免小病拖成大患。
(作者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