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脊椎滑脫術後多年出現疼痛 內視鏡減壓手術改善

2025/04/29 05:30

▲李建穎醫師為患者進行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記者黃旭磊攝)

▲李建穎醫師為患者進行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記者黃旭磊攝)

記者黃旭磊/台中報導

66歲林太太在夜市擺攤多年,15年前因脊椎滑脫接受第4腰椎至第1薦椎融合手術,今年起出現腰痛與大腿痠麻,2個月前疼痛加劇,部分醫療團隊評估手術將大範圍破壞背部肌肉,後來她決定接受「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術後4週就可出門擺攤做生意。

林太太擺攤久站勞動,今年過年後疑因彎腰搬重物,讓已固定的椎體無法活動,壓力轉移到鄰近椎節,休息吃藥加復健仍無法改善,林太太前往北部醫學中心評估需移除原骨釘並延長固定,手術傷口近20公分,且術後需休養半年,由於無法長期休養,轉往大里仁愛醫院(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檢查。

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強調,發現患者固定腰椎上方鄰近節,出現神經壓迫導致疼痛,應為「鄰近節脊椎狹窄症」引起,而常需彎腰搬重物患者,椎節退化若無滑脫或不穩,可考慮微創內視鏡神經減壓手術,免除大傷口與肌肉破壞。

自費10多萬 1週後恢復日常生活

林太太決定自費10多萬元接受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術後當天下床走路,隔天出院,1週後恢復日常生活,頻致謝稱腰感到輕鬆自在,大腿也不再痠麻。

微創脊椎中心主任李建穎表示,此項手術僅在患者的背部開1個0.8公分左右小傷口,透過高解析度的內視鏡影像系統,精準移除增生的骨頭、椎間盤和韌帶,解除神經壓迫,有效減少出血並避免正常組織受損。

醫療團隊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中高齡民眾椎間盤退化、黃韌帶變厚和關節骨刺增生,都可能造成脊椎狹窄症,呼籲若持續背痛、間歇性跛行或下肢麻木盡早就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