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拉松「喉嚨一緊」爆心跳停止 台大醫搶救奇蹟康復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40多歲宋先生1年多前參加台北馬拉松時,出現「喉嚨緊緊」吞了2顆止痛藥繼續衝,沒想到加速時,人就倒地,當場失去呼吸與心跳,所幸經過台大醫院急救與復甦後照護,奇蹟般地康復出院,並重回台北馬拉松賽道,堅持「哪裡倒下,就要在哪裡跑」。
台大醫院復甦科學中心昨召開記者會,宋先生未到場,但護理長朱育瑧分享,宋先生事發賽前就出現「喉嚨緊緊」的不適症狀,他以為是小感冒,吞了2顆止痛藥就站上跑道,卻在打算加速時就倒下,還好經搶救恢復良好,重回賽道。
去年因心肌梗塞被緊急送到台大醫院的吳先生,當時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已達20分鐘,生命垂危,搶救後,心肌功能衰退5成且心律不整,裝置支架及使用去顫器,在加護病房昏迷2天後甦醒,現已恢復正常生活,他笑稱今年5月24日就是重生1歲的日子。
台大醫院復甦科學中心執行長蔡旼珊表示,台灣1年約2.1萬至2.2萬件突發性心跳停止,但成功急救後,病人可能面對「心跳停止後症候群」,包括腦部傷害、心臟功能異常與多重器官衰竭,是另一個挑戰開始。據台大醫院2000年數據,病人恢復自發性心肺循環比例可達5成,其中出院不到1成,神經學功能復原更是僅約1%。
蔡旼珊解釋,當心跳停止,血液循環靜止,全身器官都會損傷,尤其是大腦缺氧容忍度僅6分鐘,往往受損最大,其次則是心臟,會影響心血管穩定性,在體內颳起一陣風暴。若要停下這場風暴,妥善溫控是關鍵,將病人體溫降至32至36度,再緩慢回到正常溫度有助止損,因此是台大醫院復甦照護重點之一。
蔡旼珊強調,台大醫院收治突發性心跳停止病人,復甦成功率已達67%,其中36%出院,近24%神經功能恢復良好。從2022年6月起,迄今追蹤107名康復者。
復甦成功率達67%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張維典指出,突發性心跳停止常見成因包含心肌梗塞、器質性心臟病等,要降低猝死風險,搶救時間越短越好。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