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難治型重症肌無力」病友 盼健保納新藥解圍

2025/04/24 05:30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中)表示,逾50位「難治型重症肌無力」病友正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記者邱芷柔攝)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中)表示,逾50位「難治型重症肌無力」病友正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發病時,我就像豬肉掛在欄杆上!」43歲設計師Kathy記得6年前那天,她在浴室裡洗頭,眼睛卻怎麼也閉不起來,洗髮精流進眼裡,刺得她直掉眼淚,原以為只是短暫的神經失調,沒想到竟是她與「重症肌無力」長期抗戰的開始。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分享,Kathy曾3度因病情惡化緊急住院,接受血漿置換與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副作用卻讓她體重驟降、反覆感染,甚至因肺炎再住院。當新型生物製劑帶來曙光時,她卻因早期肺癌無法參與試驗,「我只能對她說,『我真的沒招了。』」

56歲的國榮也曾面臨類似困境,病情讓他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出門必須用膠帶撐開下垂的眼皮,他還特地錄下語音備用,就怕發病時無法開口求救,所幸後來參與生物製劑臨床試驗,病情終於獲得控制,重拾生活。

葉建宏指出,台灣約有6000名重症肌無力患者,8成可透過乙醯膽鹼酶抑制劑、類固醇、胸腺切除手術、血漿置換與免疫球蛋白控制病情。但仍有2成屬「難治型」,即使歷經多種療法仍反覆惡化,甚至無法承受副作用,其中逾50位病友陷入無藥可用的處境。

生物製劑新藥 美加德日納保險給付

葉建宏說,肌無力常從眼皮下垂、視力模糊等症狀開始,易被誤認為眼疾,約3-5成患者2年內會轉為全身型,影響四肢、吞嚥與呼吸,嚴重時恐致命。雖然死亡率已降至3%以下,但難治型病友生活品質仍低落。

目前全球已有4類生物製劑獲准用於治療重症肌無力,並被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國納入保險給付。台灣也有病友參與試驗獲得改善,但健保尚未給付,導致許多人陷入「看得到卻用不起」的困境。

葉建宏呼籲,健保應優先納入高風險病友使用生物製劑,並逐步擴大適應範圍;台灣肌無力症關懷協會理事長梁采葳也強調,雖無法根治,但若用藥得當,病友可維持接近正常生活,期盼政府別忽視少數人的需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