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肌少症」悄悄上身 半百婦爬沒兩層樓就腿軟

2025/04/22 05:30

▲物理治療師帶領民眾透過簡單物品及動作,即可在家自我訓練,持續保有良好肌耐力。(記者陳建志攝)

▲物理治療師帶領民眾透過簡單物品及動作,即可在家自我訓練,持續保有良好肌耐力。(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今年50多歲剛升格當阿嬤的「阿珠姨」,發現自己才爬2樓就氣喘吁吁,甚至「連孫子都快抱不起來」,日前散步時還突然腳軟癱摔在地,子女陪同就醫,才驚覺竟患有「肌少症」,讓她頻問醫師「我真的老了嗎?」,醫師則提醒,肌少症非年長者專利,建議平時多走、多站、健康吃,才能保有良好肌耐力。

多走、多站、健康吃 保肌耐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積極推動「銀得好實肌」站立運動講座,帶領中高齡學員學習站立式的肌力運動,運用椅子及彈力帶,輕鬆鍛鍊肌力,預防跌倒、遠離衰弱,也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每週也要安排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的運動。

出席的阿珠姨開心分享當阿嬤的快樂,不過表示近半年來,經常爬樓梯就腿軟,市場提了兩包菜走回家,手也痠到不行,甚至廚房煮菜煮到一半就得坐下休息,原以為只是體力變差不以為意,沒想到就醫檢測,才發現肌肉量已低於標準,才知道肌少症已經悄悄上身。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醫學中心副院長周立偉指出,根據統計,國內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0人就有一人受到肌少症影響,主要成因包括老化、缺乏活動量、營養不良以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共病未妥善控制有關,導致肌肉量減少,肌力和身體機能的降低,進而增加跌倒、骨折、住院發生機率,甚至導致失能與死亡風險,而年齡更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周立偉提醒,肌少症是可預防的疾病,藉由營養師指導補充足夠熱量、蛋白質與維生素D,搭配物理治療師肌力訓練計畫,都能持續維持關鍵行動力遠離骨鬆,切忌受坊間錯誤觀念影響,例如喝補藥酒顧筋骨、按摩通血路,或者多休息不要趴趴走等等,反而讓肌肉持續流失,萬一周邊親人出現走路不穩、爬樓梯吃力、拿東西沒力、體重急劇下降等現象,就要提醒盡早就醫評估,不要輕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