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燙傷 切記沖脫泡蓋送
文/蕭相如
1歲的小新最近剛學會走路,每天都活力滿滿在家裡探險。某天晚上,家人幫他準備了稀飯,放在桌子上,打算等涼一點再給他吃。不料,卻傳來了嚎啕大哭的聲音,看到稀飯被打翻在地上,家長很快地把小新帶到急診。
在急診,發現在臉上和脖子發紅,已經有水泡的生成,上面還有一些飯粒。很快地幫他用冷水沖洗患處約30分鐘。初步診斷為體表面積3%淺二度燙傷。
之後,我們繼續進行燙傷的處置,也開立了適當的止痛藥物和進行衛教的指導。除此之外,也通知醫院的兒保小組,告知家長照顧過程哪一部分可以改進。經過2週之後,小新已經完全痊癒了,沒有留下疤痕。
稀飯是怎麼被打翻的?當小孩肚子餓時,就會發揮覓食的本能,沿著味道尋找食物。小孩的身高如果比桌子低的話,他就會抓桌巾,一個不穩,就可能把桌巾扯下,打翻熱騰騰的稀飯。
急救5步驟 第一步不是送醫院
《兒童健康手冊》上有1個檢核表,在預防燙傷的欄位中,其中一項就是「避免在餐桌上放置桌巾」。此外,如果燙傷發生了,第一件事並非送醫院,而是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以降低表面溫度。燙傷急救5步驟是「沖、脫、泡、蓋、送」。
小孩的行為看似毫無規則,但是仍有一定的脈絡可循。這也說明兒保小組的功能之一,統計意外事故的型態,找出意想不到但是又常發生的狀況,幫助父母預防可能的陷阱。
(作者為基隆長庚醫院及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症暨加護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