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掌握2數據 延緩26.6年進入洗腎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
台灣每8人中就有1人罹患慢性腎臟病,超過8成的患者沒有接受治療,其實健保近期已開放非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第3、4期患者可使用SGLT2抑制劑,延緩腎功能惡化。
55歲張先生平時工作忙碌,去年開始莫名感到疲倦,腿部出現水腫,原以為只是工作太累,經檢查發現腎絲球過濾率(eGFR)僅剩40ml/min/1.73m²,確診為慢性腎臟病第3期。其實他在5年前的健康檢查就發現尿液中有微量蛋白,但因為當時沒有任何不適,沒有進一步檢查或治療,現在必須努力維持腎功能,才能延緩進入洗腎。
許多人誤以為只有在出現泡泡尿、血尿、小腿水腫等症狀時才需要就醫檢查,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洪思群表示,當出現前述症狀時,已是晚期階段(第3期) ,如果沒有及早治療,恐在15年內面臨洗腎。
腎絲球過濾率(eGFR)、尿中白蛋白/肌酸酐比值(UACR)
洪思群表示,病人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時,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我要洗腎嗎?」事實上,應該先檢視檢查報告中的兩個跟腎功能有關的2個關鍵數值—「腎絲球過濾率(eGFR)」、「尿中白蛋白/肌酸酐比值(UACR)」有關,以及是否有早發現異常、接受治療。
SGLT2抑制劑 延緩腎功能惡化
洪思群舉例說明,目前用於慢性腎臟病治療的其中1個SGLT2抑制劑,如果在慢性腎臟病第2期(eGFR 60-89)就開始用藥,就有機會延緩26.6年進入洗腎階段。
他進一步說明,「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了解腎臟的過濾功能是否正常的指標,可以透過抽血取得數值,一般人的腎絲球過濾率通常在90至130ml/min/1.73m²之間,40歲以後,每年腎功能又會以1ml/min的速度下降,加上亞洲人本身就比較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病,合併白蛋白尿的比例較高 ,需要特別留意。
「白蛋白/肌酸酐比值(UACR)」則是用尿液檢查來評估腎臟是否有損傷,正常情況下,白蛋白雖然屬於小蛋白分子,但從腎臟過濾到尿液的量非常低。如果尿液中出現白蛋白,可能表示腎臟過濾功能受損,一般來說,正常的UACR值應該低於30mg/g,如果超過此數值,可能表示存在腎臟損傷,需要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洪思群提醒,糖尿病患者由於糖尿病照護網推行多年,現在有相對高的比例追蹤腎功能狀態,但是大多數的病人通常是有不舒服症狀才會來就醫,有的是透過健檢才發現有白蛋白尿問題,也有一群人沒有規律追蹤,等到想起要檢測的時候,eGFR已經下降到晚期階段。如果能在慢性腎臟病進入中晚期前,就先改變生活習慣,並且到腎臟內科檢查,在慢性腎臟病第2期(eGFR 60-89)就開始使用SGLT2抑制劑,就有機會延緩26.6年進入洗腎,相當於終生遠離洗腎。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