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基因檢測 有助遺傳性神經疾病預防與診斷

2025/02/23 05:30

▲透過抽血檢測,可了解是否有遺傳性神經疾病;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透過抽血檢測,可了解是否有遺傳性神經疾病;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李佳儒

遺傳性神經疾病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疾病,涵蓋中樞神經到周邊神經系統,包括癲癇、神經退化性疾病、運動障礙和神經肌肉疾病等。準確診斷對於病人獲得最佳照護至關重要。

人體擁有23對染色體,每對染色體上都有眾多基因。這些基因如同模板,決定個人特徵,並產生維持身體運作所需的蛋白質。基因突變可能自然發生或受環境影響,導致蛋白質結構或功能改變,進而影響細胞活動。

遺傳性神經疾病常具有家族性特徵,可能有多位家族成員患病,或從幼年開始出現症狀並逐漸惡化。基因型(基因變異)與表現型(症狀表現)的關係可能是簡單的一對一,也可能更為複雜,如一種基因變異導致多種疾病,或多種基因變異造成相似症狀。

以亨廷頓舞蹈症為例,其致病基因HTT位於第4對染色體,因CAG三核甘酸重複序列過多而致病,基因檢測可以得知重複序列多寡,與發病年齡和病程有相關性。

而脊髓小腦萎縮症已知有超過40種相關基因變異;遺傳性痙攣性下身麻痺則有超過70種可能的基因變異。

協助診斷 也能幫助選擇治療方案

某些遺傳性神經疾病(如家族性類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和脊隨性肌肉萎縮症)已有新的治療方式,並納入健保給付。此外,常見的神經疾病(如癲癇、失智和中風)也部分與遺傳有關。基因檢測可協助診斷特定癲癇症候群,並幫助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

基因診斷方法包括基因定序、基因芯片和螢光原位雜交等,可檢測不同類型的基因變異。判斷基因變異是否致病需要綜合臨床資料、家族史和功能實驗等多方面證據。檢測前後的遺傳諮詢也很重要。

基因檢測不僅提供診斷依據,也可評估預防策略。對有家族史者可了解是否攜帶致病基因及遺傳風險;對已發病者則可了解病因、病程、預後和可能的治療方案。隨著科技進步,基因檢測在遺傳性神經疾病的應用日益重要。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