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6個月黃金期 中醫助中風復原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腦中風初發數約3萬人,患者治療後仍可能出現肢體無力、語言障礙等後遺症。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患者發病後6個月內是黃金復健期,若適時搭配中醫治療,有助於減少併發症與死亡風險,並降低復發機會。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指出,腦中風是國內常見的急重症,患者因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造成腦細胞缺血缺氧而受損,並影響正常生理功能,治療後仍可能出現肢體無力、偏癱、語言障礙、大小便失禁、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衰退等後遺症。
詹永兆說,中風發病後6個月內是黃金復健期,且越早開始復健,效果越佳,除西醫的治療與復健規劃外,適時搭配中醫療法,如針灸、中藥等,有助於改善中風後遺症。國內外多篇研究實證,腦中風患者接受中醫輔助治療後,可降低3至6個月內出現尿路感染、肺炎、癲癇、消化道相關併發症,以及死亡風險,針灸搭配西醫還能有效減少復發,對年輕患者療效更加顯著。
針灸搭配西醫 有效減少復發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進一步指出,針灸主要用於應對中風患者口眼歪斜、吞嚥困難、肢體拘攣,中藥則主力於用於活血化瘀、促進腦部循環,治療形式包括腦中風6個月內的住院期間的會診、一般門診治療、腦中風2年內的特定疾病門診加強照護等。
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洪裕強則提醒,腦中風與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菸、家族史等8大危險因子有關,若要預防腦中風,需從生活習慣做起,如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適當休息、保持情緒平穩、定期健康檢查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