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家有「遲語兒」 5方式訓練口語表達
文/歐陽良俊
孩童語言發展最重要的關鍵是和家長頻繁地互動,剛出生的嬰兒雖然還不會講話,但仍然有手勢、哭聲、笑聲、表情、眼神交流等非語言的溝通方式,這些方式讓孩童能夠接收家長傳遞的訊息並表達自己的需求,並從中獲得語言學習的養分。如果沒有在對應的時間點上表現出應該要有的理解與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尋求醫療協助並接受早期療育。
把握早療時機
●1歲到1歲半:理解含有手勢的簡單指令,並且可以說出50個不同的字。
●1歲半到2歲:理解不含手勢的簡單指令,可以指認簡單的物品,並且會講2個字的語詞。
●2歲到3歲:理解2步驟的指令及300個不同的詞彙,並且可以表達簡單的句子。
語言發展遲緩是指語言能力相對同儕而言,落後超過2個標準差以上,門診經醫師初步篩檢,排除其他問題如聽力障礙、自閉類群障礙症、社交焦慮障礙症、智能障礙等,這些共病症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並同步由語言治療師進行專業的量表評估,確定語言能力是否符合其發展年齡,最終才能診斷為「發展性語言障礙」。
語言發展遲緩若合併其他疾病,必須針對個別疾病做對應的治療,但若是單純為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孩童,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加快小朋友說話的進度。
說正確句子 助模仿學習
●模仿練習:語言訓練初期,家長說出文法正確的簡單句子,讓小孩子模仿學習,如「狗狗吃飯」、「洋娃娃穿衣服」等。
●自我談話:使用自言自語的方式,將目前手邊正在做的事情,講解給孩子聽,如「媽媽正在摺衣服」、「收棉被」。
●平行談話:描述孩子正在做或經歷的事情,如「你的積木是黃色的耶!」「積木堆得好高!」
●提供訊息的談話:將他人說的話解釋給孩子聽,如「姊姊說兔兔喝水水」,可以跟孩子說「姊姊和兔子一起喝下午茶」。
●擴展:將孩子的語句拓展為語法更完整的長句,如孩子說「哥哥玩」,家長可以說「哥哥和寶寶一起玩積木」。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都會特別留意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狀態,如動作、語言、日常生活、互動能力等。而語言是社會化的基礎,也是人類溝通與互動的基礎,需確保孩子的發展在正常的軌道上,孩子才能在家中聽得懂爸媽的教導、在學校理解老師的指示,並和同儕打成一片。
擁有良好的語言能力,才能同時擁有良好的認知和情緒管理能力,適應社會化的發展。
(作者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