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維持性治療 延長卵巢癌無疾病存活期
文/陳子和
卵巢癌患者在經歷手術和多次化療後,仍常面臨疾病復發的隱憂。曾有1位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先生在我提議進行維持性治療時,表示希望能休息一下。1年後,這對夫婦詢問:「為何妻子在良好反應後仍復發?」由此顯示卵巢癌復發的無情。
如同控制慢性病 打破2年復發魔咒
根據國健署110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每年新診斷的卵巢癌患者約1660人,且大多數為第3或第4期的晚期病患。這些患者在經過手術和化療後,即使能夠達到疾病暫時消失,晚期卵巢癌的復發機率仍高達70-80%。尤其在治療後的2年內,復發風險最為顯著。一旦復發,即使再度手術和化療,未來幾乎必然會再次復發,且復發的時間將會提前。
因此,當前卵巢癌的臨床治療目標是延長「化療後—復發前」的無疾病存活期。維持性治療的概念,旨在讓患者如同控制慢性病般,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隨著精準醫療的發展,基因檢測在卵巢癌診斷中變得愈加重要,藉此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
維持性治療的方式目前主要有2類:1.同時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2.在化療後6-8週通過基因檢測選定特定的PARP抑制劑。PARP抑制劑能有效干擾卵巢癌細胞的DNA修復能力,使其逐漸凋亡。這類藥物因副作用少,方便患者口服,能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醫學界一致建議初診卵巢癌患者應進行基因檢測,以便對症下藥。卵巢癌基因型主要分為3類,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患者預後較佳,這類藥物目前健保有給付,而其他類型則需自費。
高危險群包括有卵巢癌家族史、先天性基因突變、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的女性。由於目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非典型腸胃道症狀可能是警示信號,應及時檢查。
一旦不幸罹患卵巢癌,尤其是晚期,治療後仍需積極面對復發的高風險,利用標靶藥物進行預防或延緩復發。期待未來在治療上有更多突破,能打破「2年內必復發」的魔咒,提升卵巢癌患者的存活機會與生活品質。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