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眩暈頻跌倒 腦瘤小症狀大警訊
文/吳宗憲
82歲吳阿嬤由女兒推輪椅進入診間,主訴1年前被診斷右側腦膜瘤,當時醫師建議手術切除,家屬都同意開刀,但阿嬤卻因為擔心後遺症而拒絕。就在回家後3個月,走路變得搖晃不穩,行動逐漸緩慢,女兒表示,前一陣子媽媽坐在椅子上,疑似重心不穩,整個人往左側方向跌倒,當場撞到頭部,但因為沒有腫脹及外傷,所以並無就醫。沒想到2天後卻發現,媽媽不僅出現失智狀況且跌倒頻繁,於是趕緊帶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非典型腦膜瘤導致腦室變形
吳阿嬤經由腦部電腦斷層(圖1)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圖2),發現右側腦腫瘤仍然存在,且這顆5.5公分腫瘤,造成腦周圍水腫合併中線偏移,使得雙側腦室變形,若不做手術切除,後續恐引發腦壓升高,導致生命危險。經由與家屬及病人解說病況與腫瘤影響,並詳述手術過程與方式後,病人終於願意接受手術,病理報告確認後證實為非典型腦膜瘤。腫瘤切除術後追蹤,腦部核磁共振顯示無任何殘餘腫瘤(圖3),讓阿嬤相當開心。
腦膜瘤起源於蜘蛛膜顆粒細胞的原發性腫瘤,在臨床上通常為良性,雖然9成屬於良性腫瘤,但仍有1成為非典型或惡性腦膜瘤。由於生長速度緩慢,可能存在5-10年,所以被發現時,通常已經長得很大,因為對腦部產生的周邊壓迫較小,且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病人都是在出現肢體無力、眩暈、走路不穩等異狀時才就醫。
手術切除為首選治療方式
腦瘤不論良性或惡性,都需要接受治療。目前手術切除是腦膜瘤的首選治療方式,完全切除不僅可降低復發率,而切除範圍通常是決定病人預後的重要因素。非典型或惡性腦膜瘤的復發率相當高,故通常會建議病人在術後接受輔助放射治療,以減低復發風險,也可延長病人生存期。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