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大數據分析 白內障手術 不會增加眼中風風險

2024/08/09 05:30

白內障是水晶體逐漸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白內障是水晶體逐漸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

白內障為常見眼科疾病,全球約8300萬人因此視力喪失,但過去認為白內障手術恐增視網膜血管阻塞(俗稱眼中風)風險,成大團隊以大數據分析57萬多人資料,發現若術前完整眼底檢查,排除潛在或高風險眼中風病人,白內障術後發生眼中風的風險就與未接受手術的人相當。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在頂尖眼科期刊《美國眼科學雜誌》。

成大團隊:術前完整眼底檢查 可降低風險

該研究由成大醫院眼科部醫師洪嘉鴻與成大群體健康數據中心主任賴嘉鎮共同合作。洪嘉鴻表示,白內障是水晶體逐漸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全球約8300萬人導致因此視力喪失。依我國健保資料,台灣每年逾100萬人治療白內障,其中約12萬人接受白內障手術,該手術現今成功率達95%以上,但過去有研究指出白內障術後可能會增加眼中風發生風險,眼中風為視網膜動脈或靜脈發生阻塞,通常無明顯疼痛,延誤就診恐致視覺永久損失。

賴嘉鎮說,該研究最初由醫師王立安在成大醫學系就讀時產生興趣,並與中心組成跨領域團隊,經大數據57萬7129組白內障手術組與對照組,發現若不考慮白內障術前是否有做眼底檢查,術後確實會增加眼中風的發生風險,然而若術前有執行眼底檢查,其術後眼中風風險就不會增加。

洪嘉鴻指出,白內障與眼中風在臨床上多以視力模糊作為主要表現,但前者不需散瞳即可透過裂隙燈診斷,而後者則需要散瞳後進行眼底檢查診斷。若把所有視力模糊的中老年病人都做白內障手術,很有可能術後又發現有眼中風,但這其實是術前忽略。相反地,在分析有做術前眼底檢查的組別中,由於眼中風會被診斷出來並加以治療,便不會執行白內障手術,團隊希望藉此提醒醫療人員,術前應執行眼底檢查,才能發現潛藏卻未被診斷的眼中風,並及時提供正確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