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狂嗑荔枝血糖飆 中西醫合治有感控糖
文/楊茲甯
65歲王先生,罹患第2型糖尿病已10多年,長年服用西藥且定期追蹤,糖化血色素維持在6.7%左右。不料去年夏季荔枝盛產時,一時不慎,多吃了,回診時,驚覺糖化血色素突然飆升至7.3%。擔心健康狀況會造成兒女的負擔,王先生很緊張,一方面不想加重西藥劑量,更害怕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諸多併發症,於是尋求中醫的協助。
王先生平時容易口苦、口乾澀、頻尿、睡眠品質也不好,精神不濟。經中醫脈診、舌診判斷屬於濕熱中阻、氣陰耗傷的證型,採用清熱利濕加上補氣養陰的方藥進行調理。王先生每週規律針灸加上服藥,經3個月的中西醫合併治療後,糖化血色素再度回穩至6.7%,半年後又降至6.1%。
中藥清熱利濕 補氣養陰
中醫將糖尿病的病程略分為鬱、熱、虛、損4個階段,首先因氣機鬱阻不暢,脾胃升降失常,表現在中焦常見腹脹、噯氣、消化不良等腸胃道症狀,鬱積如果沒有獲得疏導便會化熱,出現像是口乾口苦、常有飢餓感、便秘等熱象。前一階段的火熱再無法解除,逐漸耗傷臟腑的元氣及津液,將導致氣陰兩虛,同時也會形成濕痰濁瘀,最終損傷脈絡,造成周邊神經、視網膜、心血管,腦血管的病變,甚或腎臟損傷等嚴重的併發症。
除了依據病情合併中藥及針灸治療對血糖控制有所助益外,針對各項併發症狀也可善用針灸穴位的刺激,達到不錯的效果。像是糖尿病患者經常出現眼睛乾澀、視力模糊,可針灸眼周的穴位如攢竹、魚腰、絲竹空;末梢循環不佳、下肢麻木水腫,可針灸公孫、復溜;口乾渴、便秘、腹脹等腸胃道症狀,可選用魚際、支溝、中脘等穴。
針灸 改善末梢循環不佳
另外,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特別注意水果的攝取,高糖分的水果像是鳳梨、芒果、龍眼、荔枝、西瓜、香蕉等,只能淺嚐即止,甚至戒除;麵粉類的食品,如饅頭、包子、水餃、麵包、各式西點,因會導致血糖大幅度波動也須謹慎,盡量避免食用。
飲食控制、適度運動加上積極治療,相信病情控制可獲得良好的成效。
(作者為安平中西醫聯合診所中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