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奮戰子宮內膜癌 高齡產婦喜當2寶媽

2024/07/05 05:30

▲康介乙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癌病例10年來增加1倍,早期檢測、早期治療至關重要。(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

43歲的小月(化名)結婚多年遲未懷孕,為了一圓當媽媽的夢想,6年前至不孕症門診求診,檢查後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第1期。她不願摘除子宮,在接受高劑量口服黃體素治療,搭配子宮內膜搔刮術,控制病情後,再經多次人工生殖治療,終於成功懷孕,目前已是二寶媽,並在完成生育計畫接受全子宮切除手術,以避免後續癌症復發的危機。

生育計畫完成 開刀切除全子宮

子宮內膜癌為女性第6大常見癌症,奇美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康介乙表示,台灣近10年子宮內膜癌病例增加約1倍,子宮內膜癌可能發生於各種年齡層的女性,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會使得子宮內膜癌的罹病率上升,荷爾蒙失調、遺傳基因、多囊卵巢綜合症、早來初經、太晚停經,也會增加其風險,預計到2044年,全球病例數量將增加約50%。

康介乙提醒,子宮內膜癌第1期治療後的存活率可達到9成以上,因此,早期診斷、早期進行精準治療,對預後至關重要。建議要控制飲食及體重,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而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為異常陰道出血,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陰道分泌物增多、骨盆腔疼痛、異常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或腹部不適,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診斷。

康介乙說,早期診斷有助於提高治癒率,但無論是哪一期,為徹底清除癌細胞,減少日後復發機率,都建議進行全子宮切除手術,然而,考量晚婚、癌症年輕化及部分病人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團隊也會結合婦癌與生殖醫學科,制定生育保存的治療策略,包括荷爾蒙治療、凍卵技術和試管嬰兒技術等,讓病人在接受癌症治療後,仍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孩子。不過,相關的保留生育能力治療計畫,應在癌症治療開始前,由專業醫師團隊綜合評估和討論,以確保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子宮內膜癌常見症狀為異常陰道出血,或是陰道分泌物增多、骨盆腔疼痛、異常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或腹部不適,應特別注意;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劉婉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