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兒童熱傷害恐奪命 0至3歲幼兒最危險

2024/06/25 05:30

▲若孩子中暑,應儘速轉移至陰涼透風的環境,風扇可提升散熱效果,並補充水分;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陳奕劭、湯世名/綜合報導

天氣愈來愈炎熱,氣溫屢屢創新高,醫師提醒,家有嬰幼兒要特別留心「兒童熱傷害」,因為0至3歲的嬰幼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家長稍不留意恐會致命。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加護病房主任邱馨慧表示,「熱傷害」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運動員與戶外工作者,程度由輕到重依序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與中暑,症狀則從臉部發紅、口乾舌燥開始。

熱衰竭距中暑 僅一線之隔

她提醒,若未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會演變成頭暈、反胃、尿液減少、抽筋、暈厥等,若孩子出現冒冷汗、手腳冰冷、意識不清及心跳加速等症狀時,即已進入熱衰竭狀態。

邱馨慧強調,熱衰竭距離中暑僅有一線之隔,熱衰竭特點為身體摸起來熱、手腳濕冷、體溫多低於40度,中暑特點為皮膚呈現發紅乾燙狀態、體溫多高於40度、死亡率高達3至8成。

◎兒童熱傷害急救

●轉移至陰涼透風的環境:空調、風扇可提升散熱效果,也要避免人群圍繞,造成空氣不流通。

●補充水分電解質:運動飲料或含少許鹽分的冷開水是很好的選擇;若孩子處於非清醒狀態,切勿將水倒入口中,避免造成吸入性肺炎,增加症狀嚴重性。

●物理性散熱:解開或去除孩子的衣服,使用冰枕、冰袋、退熱貼,敷貼在後頸、腋下、背脊、關節等處,幫助散熱降溫。

邱馨慧提醒,戶外務必穿著輕便、淺色、透氣、寬鬆的衣服,輔以防曬乳、遮陽帽、陽傘等、隨時補充水分。若家長發現孩子活動力減退、精神狀況疲憊等,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若症狀已經影響意識,即使沒測到高溫,也必須及早送醫,避免憾事發生。

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部長林晏任指出,該院連日來收治2名熱中暑與15名熱衰竭的民眾,其中熱衰竭患者多半是曝曬高溫下出現,但若沒有及時處理就會演變成熱中暑,尤其最近高溫炎熱,民眾最好待在陰涼處,在戶外也應做好遮陽防護,並隨時補充水分。

衣著要透氣寬鬆 加強防曬

他也提醒,最近高溫炎熱,大家習慣吹冷氣,但人在冷氣房裡,血管是收縮的,踏出冷氣房時,接收瞬間的高溫,身上的微血管就會打開,身體的血液會拉到軀幹與四肢,頭腦的血液就變少,就有可能在踏出冷氣房的短時間內感覺到頭暈目眩;民眾踏出冷氣房前應先補充水分,到戶外時,也最好撐傘或戴帽子來防曬。

林晏任說,每年6、7月腦中風與心肌梗塞案例也會增加,熱天會大量流失水分,導致身體血液濃稠度非常高,經過比較狹窄的血管時就容易發生阻塞;這兩天彰基收治的腦中風與心肌梗塞案例增加了12%,天氣愈熱,案例會更多。

▲熱衰竭與中暑的差別。(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連日高溫炎熱,醫師呼籲民眾在戶外應做好遮陽防護,並隨時補充水分。(民眾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