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不放粽 國健署:分食、少醬、多運動

2024/06/07 05:30

▲營養師建議,粽子最好1週內吃完,且避免重複加熱。(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林志怡、邱芷柔/台北報導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將至,許多民眾都會買粽子回家應景一下,但國民健康署、食藥署提醒民眾,單顆肉粽的熱量可達600大卡,食用過量可能造成腸胃負擔與體重飆升,保存不當的情況下,還可能把細菌吃下肚,引起腸胃道不適,呼籲民眾低溫保存、充分加熱再食用,食用後也務必動一動消耗熱量。

台灣肉粽百百種,從傳統肉粽(北部、南部)、豆沙粽,還是創新的海鮮粽、養生粽,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但肉粽大多是糯米材質,食用過量除了增加腸胃道的消化負擔,還讓體重在過節後暴增,保存不當更可能引發腸胃不適。

肉粽熱量高 慢跑1.2小時才能消耗

國健署指出,單顆200公克肉粽的熱量可達500-600大卡,以60公斤的成年人推算,需要划2.9小時的龍舟,或是慢跑1.2小時才能消耗掉,建議與朋友分食肉粽、分擔熱量,並盡量避免大量使用醬料,吃原味就好。

選購粽子與食材方面,國健署建議,應選擇含豆類、瘦肉、菇類等食材,或以糙米、紫米、燕麥片等替代傳統糯米製成的粽子,內餡則要避免選擇含高油、鹽、糖的種類,並採用清蒸的烹調方式,降低食材所需的烹調用油。

▲國健署提醒,吃1顆200公克的肉粽熱量可達500-600大卡,需要划2.9小時的龍舟才能消耗。(資料照)

冷凍粽葉出現結霜 保存不當警訊

此外,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提到,民眾選購時,要注意產品包裝是否完整且標示清楚,散裝產品則從外觀、顏色、氣味來判斷,料理前,務必確保雙手、乾貨、食材都已經清洗乾淨,並充分加熱後再食用,沒吃完務必低溫保存。

林金富也提醒,冷凍保存雖可減緩細菌繁殖,但並不能殺死細菌,冰箱開關容易造成溫度變動,如果粽葉表面「結霜」,就是保存不當的警訊;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蔡一賢進一步指出,粽子最好在1週內就食用完畢,且「吃多少、熱多少」,應避免重複加熱粽子。

針對粽子的超高熱量,國健署強調,增加身體活動是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建議民眾可以趁著假期,多與家人或朋友一起進行戶外活動,或到河濱公園欣賞龍舟競賽。

不想出門的民眾,國健署則建議,可在家利用長椅或地板進行「划船」運動,每次進行20至30分鐘,並搭配運用水瓶及彈力帶等簡易器材的肌力訓練,或利用椅子、門框或牆壁進行伸展或扶牆挺身運動,不只有助於消耗大量熱量,還能提升核心肌群力量。

▲粽子熱量不低,吃1顆粽子,恐怕要慢跑1.2小時才能消耗掉熱量;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