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飛蚊症擾人 嚴重恐失明

2024/05/23 05:30

▲正常眼睛在40歲以後,玻璃體開始液化,眼前出現透明小點或絲狀漂浮物,就是初期的飛蚊症;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黃峻峰

40歲開始,眼睛慢慢出現透明小點或絲狀漂浮物,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就像一直在眼前飛舞的蚊子,那就是玻璃體退化造成的飛蚊症。

正常眼睛在40歲以後,玻璃體開始液化,玻璃體中央開始出現小型的液化腔。隨後液化的範圍逐年持續擴大,玻璃體的混濁更為明顯,開始感覺眼前出現透明小點或絲狀漂浮物,這就是初期的飛蚊症。

急性後玻璃體分離 易致視網膜剝離

一般人50歲以後玻璃體退化會逐年緩慢進行,膠原纖維退化成的纖維束變粗,玻璃體液化持續增加,會發展出玻璃體後表面和視網膜內界膜之間的分離,稱為「後玻璃體分離」(PVD)。由於玻璃體在視神經盤部分有較粗的纖維結構,因此和視網膜分開時,會產生玻璃體混濁物,這些都是生理性退化的飛蚊症。

因此,飛蚊症主要是玻璃體老化所造成,而高度近視者會提早10年以上發生玻璃體液化以及後玻璃體分離。

一般說來,後玻璃體分離的飛蚊症大多數是良性而且無害的。不過,少數急速進展的後玻璃體分離更可能拉扯視網膜血管而造成出血,形成許多小黑點、甚至雲霧狀的飛蚊,這就是病態的飛蚊症,此時,視網膜可能會被拉扯而破裂。而液化的玻璃體水若是進入視網膜破洞內,則會形成視網膜剝離,有失明的危險。

眼前若現蚊子滿天飛 應即就醫檢查

急性且有症狀的飛蚊症患者,有較高的比例會合併視網膜破洞;而揉眼睛或是眼睛反覆的轉動、振盪,眼球受外力傷害時,也都會刺激後玻璃體分離的提早發生,較易拉扯視網膜而產生病變。另外,糖尿病或是其他內科疾病的患者,也可能併發玻璃體出血,形成類似飛蚊的症狀。因此若有閃光出現,合併許多小黑點或雲霧狀的飛蚊,甚至有視力模糊變形症狀時,應立刻請眼科醫師檢查。

臨床經驗上,PVD合併的飛蚊症首次出現後,大約3個月之內都是高危險期!民眾應保持眼睛穩定,減少晃動,尤其是避免快速反覆轉頭和點頭。因為即使早期發現而及時使用雷射治療視網膜破洞,仍然可能因為頭部、眼部的晃動等動作造成破洞變大,甚至於新裂孔的產生。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眼底攝影顯示,有1個裂孔(圖A);雷射治療後,仍然陸續有新裂孔出現(圖B右上白色箭頭處)。(照片提供/黃峻峰)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