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說話臉劇痛 竟動脈壓迫三叉神經

2024/05/22 05:30

▲術前核磁共振顯示,林先生的脊椎動脈(藍色箭頭處)已嚴重壓迫三叉神經(紅色箭頭處)。(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

54歲林先生5年來因三叉神經痛長期仰賴藥物治療,近半年因面部右側與牙齦區域的間歇性疼痛加劇,出現如電擊般的麻木感,讓他無法飲食、刷牙,連說話都感到劇烈疼痛,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小腦內的脊椎動脈嚴重壓迫三叉神經,執行「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後,患者恢復良好,改善生活品質。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指出,三叉神經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有3條分支,分別為分布在前額區塊的眼神經支、臉頰區塊的上顎神經支及下巴區塊的下顎神經支,引起三叉神經痛的主因包括:年齡增長造成血管硬化壓迫、腫瘤增生或病毒感染等,其中以第2、3分支疼痛最常見,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族群。

徐賢達表示,三叉神經痛通常只會出現在單側,輕觸、冷風吹拂或臉部運動都會使臉頰、上下顎出現如針刺、刀割的突然劇痛,由於人類口腔的感覺也是由三叉神經傳導,所以經常被誤認是牙痛,進而誤拔牙齒,因此需要專業牙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詳細診斷,擬定治療方針。

由於三叉神經痛不會造成其他併發症,但容易因疼痛加劇影響病人生活品質,臨床上一般以藥物治療為首選,透過抗癲癇藥物阻斷神經傳導,藉此降低疼痛感,適用患有多重共病或醫師評估不適合開刀的族群。

顯微血管減壓手術 解痛、復發率近零

徐賢達說,若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就要考慮外科手術介入,過去通常採用「神經阻斷燒灼手術」,但有副作用,且在1-2年內神經新生後可能導致症狀復發,「顯微血管減壓手術」不需要切斷神經,復發率趨近於零,醫師會從後顱窩進入,在高倍率顯微鏡與聽神經監測的輔助下,撥開脊椎動脈,避開脆弱的聽神經,將抗沾黏的人工墊片置入動脈與三叉神經之間,減少血管對神經的壓迫。

▲徐賢達醫師解說治療方式。
(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