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兒童發展遲緩多面向 心理治療易被忽略
文/徐幼鈞
發展遲緩有很多面向,應該依據不同專業職類分別評估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理解和表達、情緒調節、人際互動等不同面向。物理治療師評估大肌肉群動作和平衡,職能治療師評估拿捏等精細動作與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語言治療師主掌構音、理解語表達等發展。至於情緒調節、人際互動的則歸納在臨床心理師的工作範疇。
與職能、語言治療師 工作範疇不同
成年人可以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困境,但兒童則無法用言語表達,遂以行為表現、情緒起伏、專注度、學習障礙等方式呈現。故兒童心理治療和成年人有著差別,更著重在了解兒童在家庭、學校的行為表現,並透過遊戲互動、遊戲反饋的方式進行治療。
以最常見的專注力不足為例,就讀大班的王小弟,被老師發現很容易分心,無法順利完成團體小遊戲。此外,他很容易生氣,如果無法第一次就完成遊戲交代的任務,他容易大哭,大叫說明自己不想再嘗試一次。在學習上有些許落後同班同學,因此王小弟被帶來進行評估,並安排相應的復健治療。在藉由教具、遊戲組合和團體互動,讓王小弟能慢慢自己消化情緒,也能用言語描述自己的心情。給予王小弟很多鼓勵後,王小弟也願意第2次、第3次的嘗試,累積自信心後,不用提醒也能自我冷靜,故學習也有明顯進步。
◎以下羅列出需要轉介心理治療的情況給大家參考:
●親子或兄弟姊妹互動上容易衝突。
●情緒起伏很大、挫折忍受度差。
●專注力不好,容易分心。
●學習障礙、反覆學習一件事情卻仍然不會。
●無法控制自身行為、與同學有肢體衝突。
若兒童有上述的情況,建議先找醫師評估後,再協助轉介臨床心理師治療。藉由心理師的引導、介入,有機會可以找出兒童行為異常背後的原因。
(作者為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