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罕見陰莖癌 命根子可能不保
文/王志仁
63歲陳先生(化名),未婚,年輕時常在外「風流瀟灑」,這兩年來發現陰莖龜頭長出腫瘤,逐漸變大,一開始在其他醫院當成菜花治療無效,後續切片檢查診斷是陰莖癌,才被轉介來就醫。
經診視,外觀看起來腫瘤已經占據陰莖一半以上體積,且有化膿發出惡臭,影像檢查也發現腫瘤吃到陰莖深處,幸未發現轉移。經充分討論溝通,病人期待腫瘤清除乾淨,於是接受陰莖全切除、會陰部尿道重建手術,以及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除。手術順利完成,術後病人解尿順暢,也不會尿失禁,只不過終身就是跟女性一樣,得從會陰部解小便。
陰莖癌的發生率,根據西方國家的報告約為10萬分之1,發生的風險會隨年紀而增加,高峰期約在60歲左右。目前已發現的危險因子包括:包皮過長無法完全褪開露出龜頭、慢性包皮發炎、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抽菸、較早有性經驗且多重性伴侶或衛生習慣不良等。
包皮過長、多重性伴侶者風險高
有研究顯示,出生即割包皮的猶太人,得陰莖癌的比例幾乎是0。
陰莖癌可能會拖很久才發現,因為腫瘤躲在包皮內,除非注意去翻開檢查,否則不易發覺;再來並非所有的陰莖癌皆以腫瘤來表現,有的只是表面潰瘍而已,較難以判斷。因此男士們自己平常洗澡或上廁所時,最好順便翻開檢查,覺得有異樣就要找泌尿科醫師確認。
如果只是初期陰莖癌或腫瘤比較小顆,治療方式可以擦藥、局部切除、部分陰莖切除、雷射燒灼、放射線治療。若比較嚴重甚至有轉移,恐怕整根陰莖都要切掉,還得化療、清除骨盆腔內淋巴;而會陰部尿道重建可能造成尿道狹窄、尿失禁,倘若重建失敗,得直接從下腹部做終身膀胱經皮引流。所以能早期發現,早期就醫是最好。
陰莖癌雖然罕見,但遇到就很麻煩。預防方面,除了包皮清潔乾淨,目前已知陰莖癌跟人類乳突病毒(HPV)相關,而這種病毒也跟菜花的形成有關,所以可以考慮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另外,避免危險性行為、戴保險套,都可以減少病毒感染風險。
若男性因為包皮過長容易藏污納垢,甚至褪不下來、反覆包皮發炎,也可考慮割包皮。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泌尿科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