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解密失智症 台灣腦庫揭牌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台灣腦庫(台大醫學院台灣腦神經組織人體生物資料庫)昨揭牌成立,未來將蒐集民眾往生後捐出的大腦,作為研發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藥物的基石,初期可容納150個腦,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致詞表示,期許成為亞洲重要的腦神經學術研究機構,讓世界看見台灣;衛福部長薛瑞元也承諾每年撥款支持營運。
長期致力於推動台灣腦庫的台大醫學院教授謝松蒼表示,許多研究可以動物實驗,但人類腦部有皺褶,老鼠大腦卻平滑,因此動物腦無法取代人腦。目前全球約150個腦庫,集中美國、澳洲、歐洲、英國、日本。
研究國人特殊腦疾
謝松蒼指出,台灣過去有研究需要時,必須向美國等地申請腦組織,但外國人與台灣人有些基因不同,像是台灣人特殊基因型包含類澱粉神經病變、威爾森氏症、小血管病等,因此只有自己的腦庫才能回答自己的問題,長程目標希望促進開發藥物,像是現有一款延緩失智症用藥,就是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腦庫的發現有關。
促進藥物開發
謝松蒼提到,台灣約30年前就有人提議建立腦庫,但2017年起籌劃,由立委邱泰源召開協調會,衛福部行政解釋提供法源依據,再找國外專家以國際標準建置硬體,工程經費共750萬元,歷經6年終於揭牌。遺憾的是,與他一起催生台灣腦庫的神經罕病治療權威宋秉文近日逝世,無法出席親眼見證。
台大醫學院教授李立仁說明,捐贈者大腦被取出後,會縫合頭蓋骨,外觀不受影響;大腦要秤重剖半,一半泡福馬林進行病理診斷,另一半分區徒手切片急凍,提供研究人員使用,初期低溫可儲存150個腦,將蒐集罕見疾病、神經退化疾病及正常人的腦;目前初估至少有30份病友同意書,但缺乏對照組的正常腦。
薛瑞元表示,全球尚無腦部移植技術,腦庫是研究而非移植導向,衛福部會編列經費維持基本運作,金額待估,研究計畫則需要國科會、立法院支持。
陳建仁強調,人口老化面臨的失智症、巴金森氏症與相關腦萎縮疾病,若無腦組織,難以探索致病機轉、早期生物標記,希望台灣腦庫成立,病人善心捐贈組織,科學家深度研究,從預防、早期發現、適切治療、延緩惡化都有進展,期許成為亞洲重要的腦神經學術研究機構,讓亞洲人或東亞特有的腦疾病有更好的了解,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