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翁夜尿 中醫調理脾腎助好眠
文/高晧宇
80多歲的蔡伯伯,平常怕冷、手腳冰冷、疲倦、身材較瘦,晚上總是要起來上廁所多次,容易造成隔天精神不濟,孝順的兒子很擔心他是否會因此跌倒,因而前來求診。但在經過幾週的中藥治療後,蔡伯伯驚訝地表示,現在竟然偶爾可以連續睡6個小時都沒有醒來,怕冷跟疲倦、手腳冰冷的症狀也逐漸改善。
夜尿指的是晚上上廁所次數2次以上,成因多為膀胱容量減少(泌尿道感染、攝護腺肥大)、夜間尿量增加(夜間多尿症、心衰竭、糖尿病控制差、周邊靜脈水腫)、睡眠障礙(不寧腿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
根據研究發現,夜尿容易增加1.2倍夜間跌倒的風險、1.3倍骨折的風險,跌倒後,若臥病在床,則容易增加感染和死亡率。
《諸病源候論.小便病諸候》記載:「小便利多者,由膀胱虛寒,胞滑故也。腎為臟,膀胱腎之腑也,其為表裡俱主水。腎氣下通於陰,府既虛寒,不能溫其臟,故小便白而多,其至夜尿偏甚者,則內陰氣生是也。」因此中醫認為,夜尿病機多為虛寒,又可分成脾腎虛和腎陽虛。
脾腎虛、腎陽虛 病徵不同
脾腎氣虛容易有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形寒肢冷,體倦神疲,甚則納減便溏或下利清榖,小便頻數,夜間為甚;腎陽虛多伴隨有年高體衰、重聽耳鳴、腰痠背痛、滑精早洩等症狀。治療上則以宣肺疏肝、脾腎雙補為主,寧心安神為輔。
夜尿患者須避免在睡前兩小時攝取過多水分、改成早上或下午攝取較多水分。並減少攝取過多食鹽,減少晚上利尿劑的使用,並可做骨盆底肌的訓練。
臨床研究顯示,持續做骨盆底肌訓練大約2-4週可能就會改善,訓練2.5-3個月則改善更全面,大約有機會減輕0.5-1.4次的夜尿次數。
此外,有夜尿困擾者應避免攝取過多咖啡、菸、酒,下午多抬腳,避免水分滯留。若夜尿還是很嚴重,建議可以先使用尿壺,並留小燈,保持房間乾淨,以降低跌倒風險。
(作者為台北馬偕醫院、淡水馬偕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