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不當性對待 青少年易罹精神病
文/柯瑋婷
人類的大腦自出生到成年前仍具有許多可塑性。若在青少年期間,遭受到重大的壓力事件,不但會影響青少年的人格發展,還會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
性騷擾或性侵事件便是一種重大壓力事件。性騷擾指的是與性或性別有關的言行舉止,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不自在、被冒犯或侮辱。性侵則是違背青少年意願以強暴、脅迫、恐嚇、催眠術、或藥物控制等方式強迫發生性行為。
過去統計資料顯示,性騷擾與性侵的加害者經常是青少年熟識的人。受害的青少年在遭受性騷擾或性侵後,經常感覺到混亂、不安及恐懼。無法直接以口語的方式,向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尋求協助。此時我們可以透過觀察青少年的行為表現,來了解青少年是否身處性騷擾或性侵的陰影之下。
受害者經常出現心情低落、憂鬱、焦躁、不安及恐懼的情緒。可能造成食慾跟睡眠習慣的改變,如噩夢連連、食慾下降等。透過了解青少年使用網路的行為,也可以協助家長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狀態;是否有搜尋性騷擾或性侵相關的關鍵字或加入特定的網路社群。受害者面臨相關議題或有機會與加害者接觸時,也可能會有不尋常反應或過度沉默。
採取支持信任態度 協助走出傷痛
若發現青少年已遭受性騷擾或性侵,不該將受害的原因歸咎到受害者身上,例如:「你穿太少」或「你沒有拒絕…」。因為在發生的當下,受害者經常是混亂而無法即時做出反應的。成年人不信任的態度,反而會讓青少年選擇忍耐、繼續接受不當的對待。家長或師長採取支持與信任的態度面對受害青少年,鼓勵受害者說出事實,才能進一步提供協助青少年走出傷痛。
受害者容易罹患憂鬱症、焦慮症及創傷後症候群。部分受害者會伴隨情緒調節困難,例如,用自殘或自傷的方式排解壓力與調適情緒。
如果家長或師長有觀察到上述精神症狀,建議轉介至精神科門診接受治療。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創傷事件,方能幫助受害者走出傷痛。
(作者為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職能治療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