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病友腹脹如鼓 中醫調理消腹水
文/林襄穎
不論是B型肝炎或C型肝炎,若疏忽治療,最後都可能惡化為肝硬化,甚至腹水。此時病患除了服用利尿劑之外,更嚴重者必須抽腹水。然而服用利尿劑不見得有效,抽完腹水沒多久又會再產生腹水,針對此棘手問題,其實中醫具備良好效果的藥材可幫助減輕腹水。
A女士長期患有C肝,第一次來門診時,腹脹如鼓,腳也水腫,行動緩慢,舉步維艱,必須由兒子攙扶,才有辦法走進診間。經過把脈問診後發現她是肝鬱脾虛,水濕滯留的中醫體質類型,於是採用疏肝補脾,利水去濕方式,藥材包括:柴胡、當歸、白芍、枳實、鬱金、黨參、白朮、澤瀉、車前子、玉米鬚。
辨證準確下藥 3個月消退8成
經過3個月治療,A女士到大醫院回診,肝膽科醫師告知腹水已消退8成,只剩2成;到第4個月再回大醫院,肝膽科醫師告知腹水已全部消退。A女士十分欣喜,繼續認真配合治療,鞏固療效。
腹水代表已有肝硬化且肝功能不佳。有些患者肝指數GOT與GPT不高,但黃疸指數高;有些則是脾腫大伴隨血小板偏低,這些都是肝功能衰退的徵兆。中醫認為,腹水合併肝功能衰退,與肝、脾、腎這3個臟腑最有關,治療也得從這3個臟腑著手,只要辨證準確,用藥得宜,不需抽腹水而水自消。
(作者為天寶中醫診所院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