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改善但腳更脹痛 小心潛在靜脈疾病
文/蔡承根
門診轉來了一位年紀75歲阿姨,抱怨其雙下肢脹痛及腳趾頭麻木已經有兩個月以上了。
約莫3個月前,在他院因脊椎骨刺壓迫神經造成的下背痛,有接受過脊椎固定手術,下背痛有改善,但她發現雙下肢不舒服感卻越來越嚴重。
因為平時還有在兼職一些搬重物的零工,因腳部的不適感,已經讓她無法勝任,到下午時,整隻腳的顏色都變得非常暗沉及小腿發燙。
在門診的理學檢查發現,雖然足背腫脹使得在第一時間摸不到脈搏,但藉由血管超音波可以發現是有正常動脈血流的,而靜脈卻是有嚴重逆流現象。
經過進一步的檢查,往上追查發現合有骨盆腔內的髂靜脈阻塞問題,經過評估建議做微創的血管介入手術,經由不到1公分的傷口穿刺血管,配合氣球擴張及靜脈支架來把病灶打通,很順利地打通髂靜脈,讓足底的靜脈血順利的回流,術後不到一週,腳底發紫紺的外觀顏色就轉變成正常的顏色,而且症狀也改善超過7成了。
一般腳部不舒服及腳底顏色改變,以血管病變造成為主。但是血管有分為動脈及靜脈層面,而一般人的直覺會認為動脈才會造成比較嚴重的併發症。但其實在臨床上,透過動物實驗比較動脈缺血和靜脈鬱積造成的組織受損,結果是靜脈問題造成的傷害更大,尤其是神經的傷害是較為明顯的,因此不能輕忽靜脈鬱積的後果。
若不治療 潰瘍傷口不易癒合
早期神經病變會有皮膚感覺麻木現象,時間久了之後,會慢慢開始有對溫度感覺異常。有時候病人不舒服的感覺會因為神經症狀而蓋過原本靜脈的症狀。另外靜脈血鬱積會使腳踝到小腿肚區域有色素沉澱而造成膚色加深的改變。
腳部腫脹也是靜脈典型的症狀之一,如果繼續放任不治療的話,接下來就會出現不容易癒合的潰瘍傷口。因為靜脈惡化的現象是無形之中進行的,常常容易會拖到晚期才來處理的。因此就算再積極的治療處理,小腿處還是會留下無法抹滅的色素沉澱痕跡。
(作者為義大癌治療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