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聚焦治療核心症狀 走出邊緣型人格障礙泥淖
文/李柏賢
23歲的小梅(化名)就醫時,面露微笑、言談得體,很難相信她已經被診斷思覺失調症、憂鬱症、強迫症。病史記錄她有被害妄想、強迫行為、低落情緒、自殺意念、反覆自我傷害,以及嚴重生活功能退化。她看過許多醫院身心科,都覺得不滿意,經他人介紹前來求診。
第1次門診很順利,約定1週後複診。但是僅僅過兩天,她就提前回診,抱怨情緒沒有改善。我協助她梳理情緒並給予支持,心想應該沒問題了。不料兩天後情況重演。之後,1週3次門診就成了常態。
我的診療對小梅似乎沒有幫助,甚至是反效果。許多次,她一離開診間,就感到恐慌與害怕而去急診,甚至當天退化到不會洗澡。弔詭的是,小梅沒有停止回診,她變得更依賴我,如果我不設限,她希望每天來看診。
此時,阻礙康復的病因脈絡已然清晰,小梅罹患「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她有嚴重的依附問題,拿照顧需求合理化她的依賴,把病情惡化歸咎於專業照顧的缺乏。
她極度敏感,偏執地認定我想拒絕她。而過往醫師疲於應對而中斷治療的記憶片段,更加深她被拋棄的恐懼。她一旦陷入恐懼就解離退化如小孩一般。她的病史不斷上演這些劇情。
隨著治療主軸更聚焦於邊緣型人格,她的妄想、憂鬱、強迫與退化就逐漸地緩和,她不再頻繁地就醫,一段時間後,她也能嘗試工作了。
妄想、憂鬱、退化 逐漸緩和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通常發病在成年初期,甚至是青少年期。快速變換的強烈情緒、非黑及白的極端思考、不顧後果的衝動行為是典型表現,常因症狀嚴重被診斷為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症。
此疾患常共病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物質濫用、恐慌症等。此疾病若沒有被妥善地治療,共病往往很難改善。整個治療必須聚焦處理其核心症狀,同時搭配藥物緩和其強烈情緒,雙方長期地堅持下去,才能走出病情的泥淖。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
網友回應